做一次推理侦探

加国无忧的论坛有一个特点,就是当社会上出现一些与华人有关的案件的时候,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其中不乏扮演侦探角色分析案情的,往往引人入胜。

最近京剧在网上出了个案子,却没有任何推理性质的讨论,除了声讨还是声讨。既然这个和京剧有关,而且又是高科技作案手段,小豆子倒很感兴趣,想聊聊。

事实上,去年中国秦腔网被黑,也算一桩大新闻,以至于秦腔网至今元气未完全恢复。而今年3月,本次案件的受害者京剧艺术网被“红”过一回,很短的时间,首页被替换掉了,没有任何损失,原来是红客们在警告有漏洞的网站及时修补,有惊无险,倒应该是从一个方面促使京剧艺术网提高了安全系数(或者至少是警惕系数)。

这回案子很特别,黑客闯到聊天室大闹一番,但聊天室的程序并不是京剧艺术网的,是碧聊提供的服务平台。这次“被黑”与秦腔网的不同,后者是自己的网站出现了后门,被人钻了空子;而前者,是一个用户群非常大的服务商,如果它出现漏洞,被黑客钻了空子,那么,当天受影响的绝不会是京剧艺术聊天室一家;只破坏一家,且只有能力破坏一家,那也只能是说,这起事件是京剧艺术聊天室的管理密码被盗所造成的,而并非真正意义的“被黑”。举个例子,如果 hotmail 的服务器出现漏洞,黑客成功入侵,那么被偷窥、盗取的邮件绝不只会是一个人,而如果只是某个人没有把密码保管好而被盗,那么受损失的当然只有他一个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本案的性质,可以看看新闻稿中站长小生的话:

大约9点半,就看到一个冒充我们舞台监督‘风竹古韵’的黑客,把聊天室中的晚会主持人、嘉宾、撰稿、护麦、迎宾、监督、字幕和戏迷听众145人,无一保留地统统封了 IP 并“踢”出了聊天室。“风竹古韵”是我们聊天室非常优秀的管理员,同时也是我们戏迷聊天室热心参与者。他此前一直不能正常进入聊天室,反复进了几次都掉线了,好容易进来后反应又特别慢,用鼠标点哪儿都不动,他不得已关机离开了。就在他关机不久回家的路上,他的手机开始不断有人打入,都是质问他为何把大家都‘踢’出聊天室的,搞得他一头雾水……这个黑客是在“风竹古韵”关电脑前盗用了他的马甲并窃取了密码后,捣乱并栽赃陷害我们优秀的管理员的。

从描述的情节看,小豆子有些看不懂,没有明白什么叫“关电脑前盗用了他的马甲并窃取了密码”。不过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黑客黑的并不是聊天室的程序,而是进入了风竹古韵的电脑,这也应该可以解释为何他的电脑会变得“特别慢”。从文中可以判断,竹风古韵并不是在家用的电脑,因为他关机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接到电话。那么如果要破案,锁定这台电脑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网吧,也需要详查。而是否是什么在“关电脑前”盗用的,则很难说了。

所以案件的性质属于一个聊天室管理员的权限被盗,于是小豆子对此案能否告破持怀疑态度。首先,一年前秦腔网站被黑,性质要比这个大,至今未破;其次,这种盗取密码的事情,犹如街上钱包被偷一般,尽管京剧艺术网宣扬的让人有种银行被抢的感觉,但钱包被偷还是钱包被偷,只不过这个钱包被偷还发展到利用钱包里面的身份证去冒名干坏事儿。我们的公安部门是否会对此案花出如查办银行被抢案件的精力来,也是让人怀疑的。

谈完案情,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京剧艺术网对此案是有一种炒作的姿态。比如,本案在本月5日发生,《信报》是第一个做报道的,在9月10日。而10日当天,各网站包括戏曲网站均作了转载,独不见京剧艺术网自己张贴此文。这不合乎常理:案件是和京剧艺术网有直接关系,《信报》作为第一个报道的媒体,发文在9月10日是因为只有周六他们才有那《梨园周刊》,而京剧艺术网事发后5天在网站的新闻部分没有任何解释,只是在7日发表了一个公告,阐明了立场,而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交代。第一时间第一当事人没有任何反应,且在平面媒体已经刊登了新闻稿后,仍然不对事件做任何描述,大有我们的卫生部门非典初期遮掩疫情的作风。但是到了9月11日,小豆子推翻了“遮掩疫情”的家丑不外扬理论,因为京剧艺术网在各大媒体转载后一天,终于把这篇新闻稿也登出来了。虽然推翻了前面的理论,但这个新闻一登,也就让小豆子建立了前面提到的“炒作”理论。

这篇新闻在各处转载,都是一个样子,即全文照搬。而在京剧艺术网所登的这条,在最前面加了这么一句:

雅虎、新浪、百度、中国经济网、北京娱乐信报、赛迪网、胶东在线网、青海新闻网、腾讯网、21CN、千龙网、博客网等联合报道:

信报讯(记者唐雪薇)9月5日晚……

这,小豆子只能说是在炒作!这也就难怪京剧艺术网要迟一天才刊登这篇新闻稿,原来就是等着媒体转了个够之后,在把这些鸡毛凑在一起做掸子。这么做无非是要表达这件事多么受到媒体的重视,但,这些新闻网站转载一条新闻,就是“联合报道”吗?那样子的话,任何一条新闻,我们都可以在前面加上这些、甚至更多的头衔。有意思吗?

到9月13日,更大的炒作来了,京剧艺术网报道:“黑客行径激起公愤,网站访问量爆涨”,提到:

自9月5日晚“邓沐玮、姜亦珊做客语音聊天室晚会”遭遇黑客攻击后,激起众多戏迷朋友回应,纷纷强烈谴责黑客的这一恶劣行径。《北京娱乐信报》、雅虎、新浪、百度、天极网、中国经济网、北京娱乐信报、赛迪网、胶东在线网、青海新闻网、腾讯网、21CN、千龙网、博客网等百余家知名网站,及各戏曲界兄弟网站都给予了关注及报道……自事件发生后,中国京剧艺术网的访问量直线上涨,从每日两万余次的浏览量爆涨至每日八万次以上。

两点感受:第一,看了一下 Alexa 的统计,小豆子并没有看出人头的增多;第二,所谓“百余家知名网站都给予了关注及报道”的说法比较让人反胃,这种连京剧大制作都没用到的吹嘘方式,竟然在报道一件自身受到损害的“恶劣行径”用上了。除了借机炒作外,小豆子想不出别的理由能让京剧艺术网这么报道。

6个月中,每100万个人里有多少人访问京剧艺术?未见所谓的“直线上涨”
6个月中,每100万个人里有多少人访问京剧艺术?未见所谓的“直线上涨”

不知道这桩案子会如何落案,亦或如秦腔网的案子那样,没有结果? 表情

“梨园百年琐记”改版题记(定稿)

(4个月前做琐记测试版的时候写了个草稿,今天在此基础上做了定稿,随新版正式版推出。)

戏曲的不景气,伴随着的是一辈辈的老艺术家的离去。这,还不是最可悲的地方,毕竟,人活百岁,就似草木一秋,总要有个收缘结果;最可悲的是,有多少健在的老艺术家,为艺术奉献了一辈子,老了老了,无人问津,最终随着岁月的消逝而去。真个是人在势、花在时,当年的风光,在今天已经不被多少人记得了。我们可以在论坛上时常看到这样的问题:“某某还在吗?”、“某某是唱什么的,谁能介绍一下?”等等,而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掠过了多少纪念日?

周志辅的《京戏近百年琐记》,创意很好,而且名字非常恰当,它不是一本繁杂的辞书,倒似一本流水帐,每个条目,多则数十字,少则几字,记录了百五年来梨园界的琐事,大至某名家的生卒行踪,小到某票房的成立。小豆子想,周先生秉持的也应该是一个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比如一个票房的票首,很可能在百年之后连他的家人都不再提起,但是他确确实实在京剧史上闪了一下光,于是,《琐记》也就把他记录下来了。

2002年9月11日,小豆子编绘了一张简表,便是以周先生之《琐记》为底稿,以表格的形式理顺从1813年到1944年间梨园界的一些大事情及小事情。简表做好后,访问的人并不多,其间砚愚来过几封电邮,补充了一些荀慧生的资料。也因为简表先天的不足,使得更新起来并不方便,而且十分简陋,于是三年功夫,这张简表就静静地躺在戏考的一个角落里。今年5月,小豆子又把这张简表捡了起来,深感如果不再对这方面的资料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我们遗忘的东西会更多,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遗忘历史的民族。于是,一个新版的“梨园百年琐记”做出来了。继续本着戏考中剧本大家录入、众人捧柴的精神,“梨园百年琐记”中所有资源都是开放性质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更改、补充。同时,人物和事件两大资料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互相照应,首页上的“历史上的今天”时刻提醒我们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以及在戏曲曲艺史上闪过光的人们的生卒纪念日。

今天是简表诞生3周年的日子,而新版的“梨园百年琐记”也已经经过了4个多月的测试期,小豆子在此推出正式版的“梨园百年琐记”。小豆子会在每天整理剧本的同时,加入和整理琐记的内容,也欢迎大家继续捧场。在此向测试期间提供帮助的合意、戏迷知音、撕边一锣、红豆少主等表示感谢!

我们只是平凡小辈,所能做的,就是忠实地记录下历史的痕迹,算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创造历史的人的尊重。

耳机牺牲了

又一个耳机牺牲了,继两个月前变成只有右耳朵能出声儿后,如今彻底没动静了。这是小豆子听坏的又一个耳机。

mp3 随声听的出现让随时随地听戏变得非常方便,也更显出了音频数字化的意义。只不过小豆子发现手中的耳机,不超过一年,就会坏掉。而都不是表面上哪里坏了,而是从内部线路接触不良开始,慢慢地,里面的线彻底断了,声音也就断掉了。而从外表看,耳机还是很好的。

小豆子没有打听过是否用随身听的都有这样的经历,或是因为小豆子“虐待”耳机的缘故。所谓“虐待”,就是在听完之后,随手一团就和随声听一起放在书包或者大衣口袋里——长期的团揉,可能使里面的线路受到了折磨。事实上,每次买到新耳机,开始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生怕蹂躏坏了,但后来慢慢又恢复到了原先的作风——毕竟因为是随身听,你就有随时摘掉它去干别的事情的可能,而这时,没有时间留给你去慢慢折叠好耳机的线。

所幸随身听本身倒是很皮实,是好几年前买的第一个随身听,一直用到如今,看着市场上功能层出不穷、体积越来越小、而且在大降价的新款,却仍然使用着这个随身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是早年买的,它使用一节5号电池,而不像现在大部分都改为7号了。5号电池的好处是,随身携带的其他设备,如数码相机等,也都可以用,所以出门不需要带两种电池,哪个没电了都可以补充,方便得很。

哪位同好有保养随身听耳机的心得,还望赐教。 表情

牺牲耳机的遗容
牺牲耳机的遗容

“纪裘”的三件怪事

最近比较热的一个事情,就纪裘——纪念裘盛戎诞辰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不过,连着接触三件与此有关的事情,觉得别扭。

首先来说这日子,9月初才开始大张旗鼓的纪裘,有两场演出,分别在9月15日和9月16日,即农历八月十二和八月十三。实在不知道选这个日子的意义。裘先生8月25日诞辰,即农历七月十五日,今年这个纪念活动的日子,无论是公历,还是农历,都与诞辰日相去甚远,倒不像在纪念诞辰,有种纪念满月的意思。搞不懂。 表情

其次,中视网络做了个纪裘的网站,首页一张大背景,满眼的“戎”字,页面标题却写着“裘盛荣诞辰90周年专题”。以 HTML 的编码来看,第一个能够在网页上直观显示的字段就是 title 标签里的了,而第三个字就出错了,还出在要纪念的人的名字上,可见粗糙的编审与不踏实的心态。遗憾。

最后,今天的《信报》刊登了“裘盛戎艺术网《戎社》开通”的新闻,而整篇新闻稿,没有一个地方提到这个网站的网址,是让读者自己猜闷儿玩儿吗?连最基本的新闻原则都不遵守,唐雪薇小姐的水平,再次让小豆子乍舌。

不知道几天后的演出活动会否精彩,但两场迟到一个月的纪念演出,加上其他不和谐的音符,已经让纪裘的调调儿变了一些。不过,我们还可以等到百年纪念、百十年纪念、百二十年纪念……无限下去,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只是不知道是否会随着京剧的衰落,纪念活动也越来越变调。

《小崔说事:京剧工程师》

2005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一期《小崔说事》,内容是采访几个喜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理科生,几位嘉宾,尹航、刘鹏、姜骏、曹悠、李京(网名就不提了,保留网上生活的隐私权),有的是与小豆子有深交,有的是一面之识,还有的是属于小豆子崇拜的网上名人。

左起:崔永元、尹航、刘鹏、姜骏、曹悠、李京
左起:崔永元、尹航、刘鹏、姜骏、曹悠、李京

2005年8月13日,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事实上,事后不久,小豆子便已经音频、视频均拿到手中,之所以今天才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才花出时间把1个多小时的未剪辑版的音频听了一遍。早前看的视频只是节目的一个面,至少只是从编导的角度去欣赏,而听听完整的音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能够体会和了解更多的东西。当然,两下一比,央视糟糕的节目剪辑也显露出来了。

节目中间的两段唱,第一段《洪羊洞》的“为国家”,在尹航同学说完“最简单的‘为国家’”之后,竟然就被剪接到“皇王恩重”,然后“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结束。四句原板变做了一句半(不知道是否和尹航同学最后说了句“可以随便选一句播了”有关),但最起码,留下来的唱没有“为国家”仨字。刘鹏同学的《失街亭》,也被砍得剩下最后四句:“管带三军要宽厚”至“靠山近水把营收”(还好是连贯的,不过小豆子非常怀疑字幕员不会“貔貅”二字,所以没有选用开头部分 表情)。自从搞剧本录入以来,小豆子开始犯一个毛病,就是只要电视、剧场有字幕,总要过一眼去看有没有错别字。这次也不例外,最显眼的两处别字,就出现在两位同学提到“原板”,而字幕显示的是“原版”。

20分钟的谈话节目,不能指望去深入讨论什么问题。几位同学已经谈到点子上了,信息传递出去了,比如正视京剧的小众化,否定京剧的话剧化等等。而大众,或者节目中所提的“小众”,是否去接纳这个信息,那就要取决于他们了。

比较烦人的是崔永元,总在试图把这种理科生喜欢京剧当作一种奇特的现象(或者异类)去形容,无论从他的表情还是口气,都能感受到。而且还总要“提醒电视机前的家长”,有种怕把观众同学“带坏了”的感觉——要“对社会负责任”。

当人们不再把关注的焦点只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当媒体不再把爱好京剧的博士硕士生们当作一个新鲜事儿去谈,实际上,当人们能够接受更多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不会这么急功近利,传统文化的“小众群体”亦才会接班有人。

展开!

展开!
展开!

随着一个人物活动年表的增长,作为访客的您也许已经厌烦了在琐记的事件与人物间点来点去。人物的“活动年表”一栏如同一本书的目录,想了解详情,必须一页一页地翻到那里去看个究竟,然后再回到目录找下一个感兴趣的标题。

今天把这方面改进了一下,现在在“活动年表”的旁边,您会看到一个“展开”的链接,点击后进入的人物页面,会把一张完整的活动年表展现给您,虽然对于有些人物来说,页面会超长无比。默认情况下,年表是收缩状态的。

还有一个星期,琐记改版后的正式版就要公之于众了(定在9月11日,这可和著名的恐怖袭击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因为2002年9月11日,梨园百年琐记简表诞生),页面题图上“Beta”字样也就要拿掉了。4个月的测试期,网站不断在完善,有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功能,竟然也实现了。隔三差五有网友来补充资料,让小豆子很感高兴。应该说,这4个月在琐记上面花费的功夫,比过去3年来对其花的功夫都要大,而且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和编的应用程序一样,您对网站在易用性上有任何建议意见,欢迎指出。任何时候,在这里留言也可,来信也可。

对京剧门户网站的忠告

两周前给清都山水回复的邮件,看来又被半路误杀掉了。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因为在给清都山水的信中,提到了京剧艺术新闻页面的一个细节错误:左上角徽标下的日期还停留在2002年10月5日。如果这封邮件正常到达这位技术主管手中的话,小豆子相信这点儿小错应该在举手间消灭。于是,把邮件重发了一遍。

顺便又回顾了一遍这封复信,加上最近咚咚锵推出了视频栏目这件事儿,觉得应该在 Blog 里聊一下网络去中心化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也在最近很多网站和及个人 Blog 上读到。是的,小豆子每天也要读很多 Blog。每天要读的东西太多了,于是 RSS/Atom 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而越来越多的精彩个人站点的涌现,也使得以前的门户网站显得太过臃肿而无味了。

一个网站有味道,在于有其特色的东西。而一个精细有特色的网站,其访客不见得比一个大而全的网站少。老唱片网站改版前,小豆子只能通过网上的流量统计估算每天那里有多少人访问。改版后增加了计数器后,看着每天500多人的访问量,实在替合意太爷高兴,至少他不用总怀疑是在“自己做着玩儿了”。同样,这意味着有这么多喜爱老唱片。

咚咚锵最近也开通了视频栏目,不知道红豆会花多少功夫去管理这个。每天小豆子上咚咚锵,看的是新闻、梨园轶事和好书连载。其唱段录音,除在早年在没有别的地方可下载唱段的时候(更别提全剧了)下过一些外,近些年没再下载过。而且,现在红豆也没有去像更新每周一星那样更新每周一段的录音了。可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网站的顾及面也使有限的。

但这并不影响小豆子每天去咚咚锵,因为它还提供了像梨园轶事、好书连载这样独一无二的内容。而至于其他京剧类的信息资料,自有别的网站来提供。比如:视频,小豆子从时代国粹下载过很多。

现在京剧艺术在忙着做什么图库、脸谱库等等,小豆子对做成后的发展及能否做到面面俱到的维护持怀疑态度。至少,脸谱库实在不应该再去做了,已经有中国脸谱网了。

这里的问题是,地球已经没有中心,并再向多元化发展,自由贸易带给人们的就是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没有哪个国家蠢到去生产所有的东西而不依赖进出口贸易(被经济封锁的不算)。而网络更是如此,再也不会有哪个网站能成为高大全的门户了。

而京剧,在“凡间”已经是赔本的买卖了,在网上,同样是倒贴功夫和金钱的活计。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如何把京剧网站做精做好,应该是比如何做大做全更实际的问题——至少小豆子这么认为。

以上是一个旁观者对京剧门户网站的忠告。

宣传攻势

如今,京剧大制作的宣传攻势总是比传统戏要强,因为有钱可烧。于是乎吹鼓手齐动嘴,墨客挥动笔杆子,一齐造声势。

今天整理杨宝森的艺事资料,发现以前的造势同样了得。通过戏单、广告就可看出,以前的炒法儿比如今还要热闹。这是一段杨宝森1944年在沪演出全部《黑水国》时的广告语:“演无人敢演、唱无人敢唱绝响多年极度累工骨子老戏,望穿秋水,势必拥挤,火速订座”。三天后又贴演《黑水国》,广告语云:“各界特烦,欲罢不能,最后一场,千万早临,错过明夜,再演无期”。

这么一看,方感侯宝林相声中“看戏吧!看戏吧!又擦胭脂又抹粉儿,有男角、有坤角、有文戏、有武戏呀,又翻跟头,又开打,真刀真枪玩了命啦!”所言自应不虚。

一出骨子老戏《黑水国》,在1944年被奉作“绝响多年”的绝品来宣传;而如今,谁去掏腰包为上演骨子老戏来呐喊助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