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我们不喜欢传统

很好的评论,通俗易懂,驳斥了“传统艺术没有市场”这种谬论。不光文中的天津相声回归剧场,北京的相声业已回归,期待更多的传统艺术回归本来面目,包括像曾经火爆的老车站剧社。

评论:谁说我们不喜欢传统

只要提到传统艺术不景气的局面,最常见的说法就是“现在的观众欣赏口味改变了”。好像普通观众应该为传统艺术不景气负责。从表面上看,这样说并非毫无道理。看电影电视的多了,看戏的少了;看MTV唱卡拉OK的多了,听相声曲艺的少了。不过,本市相声茶馆的火爆场面给了这种说法一个有力的回击。谁说观众肯定不买传统艺术的账?

传统艺术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当电影仅作为一种新发明在中国出现时,最先进入摄像机镜头的是京剧,相声评书等曲艺形式也曾以广播为阵地受到好评。但是电影电视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革命,而是社会发展催生的新艺术门类。当这种艺术门类发展成熟的时候,它更契合当前社会的审美需要,对传统艺术而言,与其说借光不如说受到冲击。不是吗?有多少观众会上电影院看京剧,又有几个人会用MP3播放器听相声呢?

但这绝不等于观众不喜欢传统艺术。传统艺术原本是舞台艺术,是在与观众面对面的互动中锤炼、发展自身的。就好比同样是视听享受,舞台上锣鼓胡琴或许比现代技术合成的音响原始,但它却有戏曲、曲艺艺术生存所需要的生活原味。因为传统艺术原本就是在街坊四邻的调侃声中、在茶馆戏楼的嘈杂声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如今本市兴起的相声茶馆,包括其他地方的折子戏茶楼,正是恢复了传统舞台艺术来源并贴近生活的本质。不是吗?坐在台下听相声,就是比看电视里“耍贫嘴”感觉更亲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相声自身,而不是声光手段。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传统艺术复兴的关键有时就在发扬传统自身,谁说我们不喜欢传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