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白脸

allan 说:“尚长荣演的曹操明显太多了悲情老生的痕迹,而没有了张牙舞爪、狂妄不羁的感觉。

尽管历史上的人物总被史学家们不停地诠释,尽管新编的京剧也在尝试着用所谓更客观的方法演绎历史人物,但舞台上的曹操,还没有人敢去把他的白色脸谱换下来。

事实上,白脸下的曹操,并不是简单的“奸”,大部分情况,舞台上是一个城府极深的汉朝大丞相。很多戏在曹操出场前,都是安排曹八将逐个登场起霸,气氛烘托得很好,之后大发点,曹操登场念大引子,而这些大引子都是很显身份的:

比如:智压孙武,论机谋,满腹珠玑,谁能轻,统三军,南征北战,扫群雄,独霸中原。

比如:智谋压群雄,统雄师,掌生杀,独霸朝中。

比如:盖世奇才,统雄师,扫荡中原,震乾坤。

等等……

所以,传统戏台上的曹操,并非一个“奸”字而已,其魅力在小豆子看来比那个舞台上近似妖怪的诸葛亮不差。

传统的曹操难演,这恐怕是新编戏要试图改变曹操性格的一个原因吧。

《曹操的白脸》上有4条评论

  1. “脸谱化”还是“写意”的问题,的确是有争议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这跟物质条件、观念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过去名角们的舞台,老百姓坐在后头,看不清楚脸庞,能听几嗓子来劲的才知足。所以呢,演员也往往追求声如洪钟、姿势一板一眼,要是有大幅度、高难度的招式,那底下的观众才高兴呢,喊声四起~~至于故事情节、内心流露反而不是特别重要。

    而现在呢,戏迷们有几个经常去戏园子的?比如说我父亲,免费让他去梨园剧场看戏,回来了反而说不如电视上看得真切。城市也大了,囊中羞涩的,也经不起大老远地坐公交、地铁折腾。所以,大多数都凑合地在电视上看戏曲频道。这样一来,声音和姿势再好,没人一起喝彩。而面部表情脸谱化、故事不好看、情节不合理等等,反而非常明显。

    至于尚长荣演的“奸”,我认为少强调了传统观念中“写天子以令诸侯”、非法逐鹿中原的“奸”,而多强调了他:一方面广纳良才、慧眼识才,另一方面妒嫉贤能、滥杀无辜;既有忧国忧民的胸怀,但又利欲熏心、私心太重。而这样复杂矛盾的性格,必然需要有一点情感上的平衡,所以他对倩娘又还是有真情。传统戏曲中的曹操,在感情上让人痛恨他对朝廷的“不忠”,在演绎上让人喜欢他的“霸气”。

    而尚长荣的演绎,表现出了重重矛盾性格,脸谱、动作都把他的脸部变化、内心波动最大化了,我个人是十分喜爱的。我没觉得他如同“伦”所说的那样“阴阳怪气”,或者别人说的“侠骨柔情”,我觉得这个曹操是复杂的、有很多侧面可细细琢磨的,还更多地引人思考。。。。联想到我们自己的某一面,也能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以及政治斗争中的人物——他们的复杂、功过、争议不是也如同曹操一样么。也因为如此,一开始对《曹操与杨修》这个戏,还有人顾虑重重、担心借古讽今呢。好的作品,必然耐人寻味吧。

    另外,我觉得一项艺术要发展,必然要借鉴、糅合它同时代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即便发展再成熟了,也需如此。固定下来,只能死去。所以过去学京剧的还要学昆曲,演青衣的居然会武戏,舞台布景不断翻出新花样,大师们还出国考察西方戏剧。。。。当然,有的糅合得天衣无缝,有的借鉴得贻笑大方。。观众们自会评判。但我个人觉得,现在的京剧,借鉴话剧、电影、电视等手段,有些的确是很不错的(虽然“不错的”较少)。

    话说回来,可能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些经典——时间长了,感情愈加深厚,稍有不同,便难以接受。年华暗换,熟悉的脸孔面目全非,//sigh….

  2. 在现代戏宣扬如果对曹操加以重新诠释的情况下,小豆子认为应该先好好把传统戏的曹操研究透,因为那不是简单的“白”加“奸”。尚长荣的曹操,小豆子只听过《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出,认为表现得很好。而是否在新编戏有“阴阳怪气”的表现,小豆子因没有看过,不敢妄评。如竹简所说,每个人的心中的经典是不同的。

  3. 看来我惹祸了……真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是不同的”!我还是喜欢那种程式化(是不是这样说?)的舞台表演,当我看以前的那个《李清照》、《廉吏于成龙》或者越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我会全身掉鸡皮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