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月度归档: 2008 年 7 月
这几天
这些天在西安,以下这张照片是在来的路上在首都机场拍到的,传说中的海报。相关讨论见红豆少主的这个帖子。
另外,到西安之前,在北京录下如下剧本:
好鹤失政【李万春 藏本】
要离刺庆忌【马连良 藏本】
哭秦庭【安舒元 藏本】
豫让桥【雷喜福 藏本】
再有,今天刚和公羽见了一面,很高兴,多少年网上的交往,见到真人了
拾慧:祝贺顾老师拜师,兼聊推荐
2008年7月26日
北京见
《斩黄袍》里怎么说的来着?“收拾行和李,即刻便登程”。
尽管把“行李”拆开不甚通吧,但是意思到了。咱也意思到了。明天启程,北京见!
自然,戏考的剧本暂停更新一个月。
拾慧:还是唱片
2008年7月19日
梨园首页新板块的说明
有不止一个朋友对梨园首页改版后新出来的两个板块提出了问题。
“本周推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登出一个录音的名目推荐给大家。因为现在站上录音繁多,访客很可能会漏掉某些好戏,把一个录音提到首页来展示一周,有助于推广。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推荐和老唱片网站的推荐不同:老唱片是新增的唱片作为推荐的形式在首页展示,而梨园的推荐是给已有的录音再上一次首页的机会;另外,老唱片的推荐是合意太爷精心推选的,而梨园的推荐——因为小豆子既懒又主观,推荐不出什么好的来,所以全靠网页自动生成。生成的原理在这里详细描述一下:每周一一大早,程序在上一周叫好的录音里找出被叫好次数最少的二十出录音,随机从中选一出,就成了这一周的推荐。因为叫好最多的录音总会上首页,而那些只被叫好了一两次的录音,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有机会上首页,而且这样推荐出来的录音,至少是被一个人叫过好的,也有其被推荐的理由 一周没有一个叫好怎么办?那太惨了吧?不过也有考虑,这种情况下,则是在全部录音中随机调一出了。
再就是右边那个“制作中”的板块,列出了最近正在制作的三出录音的剧名及所有正在制作中录音的总数。过客问:“能否把正在制作中的目录列一下,天天等着着急。”确实是这样,但实话实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所谓留扣子、吊胃口,就是如此。梨园现在和别的网站不同,更新速度不可能太快,也和前一阵子不同,更新频率不可能那么频繁,可以说是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了,这样子日久天长,来的人就少了,就被忘了,或者被认为更新完了的可能不是没有的。所以这个“制作中”的意思就是预告:我们还有这么多录音没做好等着上传呢,所以您常来看着点儿。而录音没有写是谁的版本,就又把人的胃口吊起一块儿。意思就是这样,有些不“人道”是吧
对于很忙的朋友,小豆子当然也不希望您整天把时间花在来回看看梨园是否更新这样的问题上来。没关系,下周梨园将在中国京剧戏考的频道聚合平台开通 RSS 订阅功能,到时候您只要把梨园的频道订阅上,就不必担心会误了什么更新了。如果您现在还不清楚“频道聚合”为何物,可以以此为关键词在本站搜索一下。
还有疑问?欢迎继续来信或直接留言。
高派《斩马谡》
刚传了一出李和曾、景荣庆的《斩马谡》录音,继续说高派的《斩马谡》。
上次说到诸葛亮训王平的词儿,有诸多的不像话之处。不过“见马谡跪帐下”之后,词的路数和其他流派的词儿基本一致,高庆奎本人多出这几句:
自你归顺先皇驾,
斩关夺寨把功加。
闲来与你常谈话,
听你的韬略也不差。
诸葛亮为什么气啊?这几句很好地把诸葛亮的心态唱出来了:因为你马谡平常表现挺好,我才把街亭交给你,结果你整个一个赵括。所以可气的地方不只是丢街亭这一件事,是平日表现良好和关键时候掉链子对比之下,更显得可气可恨了。
不过高派传人里,李和曾的两个版本,都没有这几句,李宗义因为暂时没有录音,所以不清楚。但是刚传的这一版,李和曾又有“闲时与你常谈话,听你的韬略果不差”两句。个人感觉李和曾很多戏不同版的录音在唱词上都有明显的差别,这应该就是对艺术上不断改进的体现吧。
李和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把“唗”念“走”,《斩马谡》虽然短,但是要“唗”好几回,比较密集,更明显。按说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里面还有文化课什么的呢,为什么就他秀才念半边呢?而且多少年如一日。毛主席光提什么“魍魉臣”一类的意见,也不管管这些细节。
扯远了,拉回来。高派的《斩马谡》,虽然训王平一段有失身份,但斩马谡这段,包括后来的两次招回及哭马谡,都是激昂中透着悲愤,权且把前面算是一种气急败坏的表现吧。《斩马谡》本应是悲中透愤的,高派演来,有其优势。
拾慧:听书、读书、看电影;看戏、听戏、研究戏
整理昆曲资料的注脚
昆曲的事儿,小豆子不止一次说过——不熟、不懂。
不过好在认识高人(这些年通过戏曲网站在网上能结识很多高人,一直是小豆子所欣悦的),比如像品菊斋,多年来都很热心支持梨园,不仅对京剧很在行,昆曲方面也是行家。今天梨园上一些资料的调整,就是参照了品菊斋的意见。
这批苏州的教学录像的录音是怎么回事儿呢?它们为什么有别于其他资料类型,比如一般的“静场”、“实况”、“唱片”甚至“电影”呢?
这些资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录制的一批传字辈演员的昆曲录像,其有别于其他资料的地方,摘一下品菊斋的原话作说明吧:
应该说那套录像的重点不在唱上,而在表演;“教学录像”的意思是强调其以表演为重,而不是唱。
我们听戏大约以娱乐为主,品菊斋已经把它提升到了一个不能误人子弟的高度。不错,既然梨园是“提供有典范价值”的精品录音,那么上面这批以表演为主的录音,如果不做特殊说明的话,看到是传字辈艺人的录音,对于初学者,是会产生误导作用的。强调了这是“教学录像”的资料,有助于听戏者对资料的理解。
另外,这些“教学录像”有别于正常演出的地方还在于,有些老艺人唱不上去的地方,由别的演员代替;有些艺人甚至便装上台表演。所以确切地说,录制这批资料的时候,就是抱着把这些表演上的东西留下来的目的。
谈到这儿,说两个和这此有关联的题外话。梨园书店有当时这批录像的目录,从剧目和演员上可以看出这是很珍贵的资料,尤其是这种重表演的录像资料。京剧固然有音配像这么个传承工程,但抢救老艺人本人的表演并做成教学资料的,我们没有看到谁做了,或者谁在做;而这方面类似的教学录像戏校是有的,而我们同样也没看到谁挖掘了,或者谁在挖掘;而戏校的学生,学出来之后,也没有看到谁演了什么失传的剧目,或者谁要演什么失传的剧目。咳!
那天合意太爷给传过来个《三娘教子》的录音,还调侃说:“我们都是‘传’字辈”。嗯,不错,我们都是在网上传录音的“传”字辈
拾慧:婊子未必是女人----观京剧《游龙戏凤》有感
200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