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的“新春爆笑晚会”

上周日,小豆子一家一起去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看了一场演出,由姜昆带队的一批相声演员举行的春节特别节目,号曰“新春爆笑晚会”。

第一次听说有这场演出的时候,觉得时间和地点选得真是太糟糕了:星期日晚上七点半举行,意味着演出结束至少得十点多,而这个名头上貌似很主流的中心实则地处偏远的“郊区”,去路漫漫且不言,这回来到家估计就得午夜之后。第二天还得上班儿,太不值当了。后来发现原来第二天虽然是星期一,但那个周末其实是连休三日的小长假,星期二才上班。这样一来星期日晚上就不怕被拖晚,于是果断购票。

演出地点选在这山高水远的多伦多东北方士嘉堡地区也是有其针对性的,根据统计,那个地区的华人比较密集,所以相对来说,舍弃我们这样的小众而去迎合更多的潜在观众群,也是没有错儿的。大山在串场的时候还拿这个地方开玩笑,说:

我发现节目主持到现在,好不容易在自己的国家主持节目,忘了说自己国家的语言,一直在说“外国话”。这不行啊,因为我们在大多市,在 Markham(豆按:万锦市。应属口误,剧场所在地附近倒是有一条名为 Markham 的街,而剧场实际地理位置在士嘉堡),我们一定要说当地的语言,对不对?所以接下来我用广东话给大家主持(豆按:万锦市与士嘉堡比邻,华人密度都较高,老华侨以讲粤语为主)。开个玩笑,我广东话不行。Ladies and gentlemen, are you enjoying the show? 其实说英文就是告诉大家,我还会说英语。

本场演出,大山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很好地利用了他作为本地人的身份在加拿大主持这场演出的条件,包袱很有特色。比如这段道白:

哎呀,很少在自己的国家主持节目,非常有意思。一般我都是在“外国”——在中国做外国人。但是这次我们在加拿大,我作为一个很爱国的、很自豪的加拿大人,非常高兴能够欢迎来自遥远的中国的几位“外宾”,“外国艺术家”,他们会把“异国他乡”的艺术带到我们加拿大来,大大地丰富我国的文化市场。这在加拿大主持节目太过瘾了——他们成外国人了,嘿!

整场演出从时间长度和节目数量来说都有可以填充的空间。看场刊,原定应是上下两场共六个节目,包括一个刘全和、刘全利兄弟的一个哑剧。而实际上,正式演出只有五个节目,也没有中间的休息,两个多小时结束战斗。感觉赵津生有点儿浪费了,只在姜昆第一个相声的后半段出现,而且开始部分词儿还很少。其他演员,像周炜、郑健、朱少宇,除了有自己独立的节目外,还在最后一个群口儿里出现了。当然,姜昆和老搭档戴志诚也是这样的模式。另外每个节目后也基本都有返场。

简单凭记忆评论一下每一个节目。

头一个节目是朱少宇和张露曦。按说打泡的段子不太好说,张露曦又是位女同志,小豆子一向的偏见是女同志说相声讲评书什么的都是差点儿意思。不过张露曦的风格倒是很火爆,很适合开场。应当这么说,当一个女相声演员“狂野”起来没了女性应有的风格时,豁出去了,那么她的相声还是能够对付看着的。

周炜和郑健的节目就是文字游戏,顶针续麻,并且让底下的观众给出字头。上次看这种类型的段子大概是十好几年前了,老段子还是有新意的。垫活儿不错,尤其是垫活儿的包袱涉及到这二位鲜明的形象,很有效果。

周炜返场唱了两首歌,《红星照我去战斗》(题外话,听说李双江老师刚刚又被他儿给坑爹了,惜乎)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第二首说是专门献给坐在下面喜好这口儿的我朝驻多伦多的房利总领事(后面周炜赶紧补充说也献给在座的同胞们,险些成了房总的堂会)。歌唱得不错,但和整个晚会的气氛不符,加上两首更显得长了,有些煞风景。

说到房总领事,有个题外话。演出前服务生在下面告诉观众说不让照相,尽管剧场本身的标识说是不让使用录像器材和不让用带闪光灯的相机,但演出方要求即便没有闪光也不能照。一开始大家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到后来周炜特意介绍了房总领事之后,开始倾情献歌。只见总领事手举长筒相机咔嚓嚓地拍了起来。真是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要不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起带头示范作用呢!房总领事真是一呼百诺,群众们也如释重负,纷纷拿出相机拍照了(除少数打闪光的外,大部分就是普通照相)。至此,这个口头上的禁令也就无效了,所幸并没有影响演出本身。

大山砸了姜昆的挂之后,姜昆与戴志诚(还有稍后登场的赵津生)出场了,表演的是2010年央视春晚的作品——《和谁说相声》(不同于场刊上“待定”的《乐在其中》)。当年第一次看这个段子的时候就没觉得有多好,比姜昆后一年的《专家指导》要差了很多。尤其是姜昆、戴志诚两人对赵津生“奇怪”的形象大发议论,可实在让人看不出赵津生有哪点儿奇怪的样子。加上是在舞台上演出,不似电视转播时可以来个特写镜头,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赵津生出场后若干个与电视剧《潜伏》有关的包袱,因为时过境迁,更没有什么共鸣了(2010年春晚时提这个2009年热播的电视剧还是应景的);后面赵津生的大段贯口亦是如此,过时了,且有说教意味。因此,这个段子实在不成功。不过可能由于没有时间限制了,这个段子的长度明显比在春晚上要长,入活更自如一些。

姜昆与戴志诚——顺便说一下,举着麦克风说相声真是不自在
姜昆与戴志诚——顺便说一下,举着麦克风说相声真是不自在

返场也没有赵津生什么事儿了,姜昆和戴志诚两个人讲了一个与广东话有关的小段儿。这个活儿前年他们来参加多伦多喜剧节的时候使过,不过彼时姜昆能够把底的那段“张厂长”一口气说下来,今次则未能讲完。岁月不饶人?

刘全和与刘全利的哑剧《兄弟拍电影》很不错,而请上来做配合的观众更是出人意料,演得很好。

最后姜昆、戴志诚、周炜、朱少宇、郑健合演了2011年央视春晚的《专家指导》(又不同于场刊上的《如此开发》,赵津生又一次消失了)。当初看这个段子的时候就觉得还是一个不错的作品,这次再看,想法依旧。作品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动修改,直接照搬来了(除了底不一样,春晚上是把专家们“埋起来”,这次是把姜昆的老婆“埋起来”)。这个作品的一个短处是:它只适合在过年的时候演,因为有“二十三,糖瓜粘”这段歌谣。确切地说,是更适合临近春节,在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前几天;而一旦过了年,就有些不合时令了,更不要说在比如六月份来说这个段子了,这样就局限性太大了。另外,还老得有个观众配合给送苹果。

关于姜昆的两段,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姜昆对于这两个春晚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拿出来再次表演,而不像很多春晚其他应景作品,一次性地使用后就没影儿了。当然,也可以推测是姜昆认为番邦外国的观众不看春晚(或者看不到),就拿了这两个作品来,给大家“开开眼”。

无论怎样,从现场的效果看,观众对于这两个段子(尤其是第二个)的反应还是很好的。我等在二楼居高临下,看前排及楼下前仰后合者,大有人在。整台晚会亦是如此,很成功。

新春话《骂曹》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没有年三十直接过初一的年,总觉得有些匆忙了点儿。大约也是今年梨园没来得及提前排出新春特辑水牌子的原因吧(把责任推给历法了)。不过特辑照例已经开锣了,连续十天,希望大家喜欢。在此也给大家拜年了!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按照老规矩,贴一张加国农历年的纪念邮票——不过这蛇的设计真是太难了,不那么容易能给画得让人看着舒服些。

加拿大邮政蛇年邮票
加拿大邮政蛇年邮票

自从公历一月一日“偷走”了“元旦”这个名号后,留给农历正月初一的就只有“春节”这个称呼了。不过老戏里面,“元旦”自然是指我们今天要过的这个年。新春的舞台上都会是有吉祥好戏,即便内容不吉祥,名头有个好彩也是可以的,比如像《搜府盘关》,明明都要“三更时分斩杀世子”了,因为有唤作《黄金台》,而受到欢迎。据吴小如先生讲,早年马连良在元旦爱演《借东风》,取“一帆风顺”之义;而谭富英则爱演《定军山》,取“一站成功”之义。另外谭富英也会贴《骂曹》,因为该戏又名《庆贺元旦》。

《击鼓骂曹》这戏发生在元旦,戏词儿里说得明白。祢衡在曹府门前唱到:“元旦节与贼个不祥兆,假装疯魔骂奸曹”。按说这词儿其实不太好,“不祥兆”都出来了。不过,这只是给“贼”的,所以咱们这种好人家自然不用上心,只是围观看个热闹而已。

初进番邦的时候,身边的戏曲音像资料不多,那会儿网上的资源更没有现在的丰富。为数不多的几盒磁带里,就有一盘是杨宝森的《击鼓骂曹》。有一段时间一直听这盘带子,以致《击鼓骂曹》整出从祢衡到张辽的词儿都熟透了。

起初觉得祢衡在骂曹之后被“列公大人”相劝了几句,性情就立刻转变,未免太快了些。“自古道责人先责己的过,手摸胸膛自揣摩”之后,就“罢罢罢”暂息心头火,几乎没有什么过渡。因为相劝的言语里有威胁到自身性命及家属生存的话,“一家大小依靠何人”,祢衡的转变倒更像是为了保全家小而做的不得已之选。后来才明白,京剧不善表现人物内心变化,非此一剧。试看《战太平》之花云,几分钟前还“大骂贼子北汉王”,转眼间就“无奈何跪在宝帐上”,接着又是一“呸”,“你老爷愿死不愿降”。倒是《三国演义》原文上祢衡的性格始终如一,“衡不肯往。操教备马三匹,令二人扶挟而行”。

祢衡在回答曹操问“老夫奸在何处”的疑问是,并没有抓住重点。看看祢衡给出的理由:“他自幼儿举孝廉官卑职小,他本是夏侯子过继姓曹。到如今做高官忘了宗祧,全不怕骂名儿在万古留标。”说白了就是一个事儿:曹操不是老曹家的。没错儿,曹操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曹嵩(夏侯姓)给过继到曹腾家,全家才开始姓曹,可这实在表现不出曹操有什么奸诈之处。曹操这个“把柄”在三国戏中总被人们屡屡拿出来说道,人们八卦的心态实在太强烈了。到后面祢衡下去换衣服,曹操对满朝文武问道:“祢衡道老夫奸,老夫我奸在何处啊?”众大臣一个个拍马道:“丞相是大大的忠臣!”曹操又问:“忠臣?”众人肯定地说:“忠臣!”曹操释然大笑。这劲头儿,衬着大白脸,真是一派奸诈之气象,过瘾!

祢衡骂曹前那段“谗臣当道谋汉朝”中,有一句“我有心替主爷把贼扫,手中缺少杀人刀”。须知历朝历代的大奸臣,上场的定场诗中常会有一句“舌尖杀人不用刀”以表示其阴险。这“缺少杀人刀”和“舌尖杀人不用刀”,两下一比,高低立见了,到底只是书生见识。

《击鼓骂曹》不仅别名《庆贺元旦》,还有《群臣宴》的别名。我国自古以来,过节就是吃吃喝喝外带找几个诸如擂鼓这样的娱乐活动乐呵乐呵。过年了嘛,图个乐子。可见,祢衡在这天跑到相府脱光了衣服击鼓骂曹,是多么一件煞风景的事情了。《骂曹》后面的《鹦鹉洲》,也就是曹操借刀杀人的效果,是单独的一出戏(《骂曹》后面的《东郊送衡》也已失传)。好在,《击鼓骂曹》的事收在元旦当日,收得很是时候,好歹这个年大家算在一通热闹之后过来了,至于后面事儿,且先不用提它了。

蛇年大吉!

火彩:2013年1月

  • 【2013年01月03日08:17】赵德芳:“(西皮快板)若不是本御我把你来保,到如今哪有你身挂紫袍!”杨延昭:“(西皮快板)我大哥替宋王把忠尽了,我二哥短剑下命赴阴曹;我三哥被马踏尸骨难找,我四哥失番邦无有下梢;我五哥弃红尘削发修道,我七弟被仁美箭射芭蕉。我本是杨……”赵德芳:“我说你倒是杨什么呀?”
  • 【2013年01月07日09:12】戚继光:“不如小弟点动人马,我们反了吧!”莫怀古:“反得的?”戚继光:“反得!”莫怀古:“我们反哪!”莫成:“反不得!”戚继光:“怎么反不得?”莫成:“请问冀州有多少人马?”戚继光:“三千人马,五百守城兵。”莫成:“却又来!三千人马,五百守城兵,您当您是南方系?这垫马蹄都不够。”
  • 【2013年01月08日08:56】《梅龙镇》里正德皇帝上场后说:“那店主东巡更做捕去了。临行言道:要茶要酒,只用木马儿一响便有人来。”敢情明朝那会儿客店里就给客人备着特洛伊呢。
  • 【2013年01月09日08:18】刘备:“(西皮原板)庆功会上把酒饮,想起桃园结拜情。弟兄创业多艰困,谁知中途两离分!”关兴:“唉!”刘备:“想当年桃园结义以来,得徐州、入襄阳、取西川,皆是尔父之力,不想一旦下世去了!”黄忠:“噢!下市买菜去了?”刘备:“可叹五虎上将所余无几,皆是老迈无用了!”黄忠:“我呀!”
  • 【2013年01月09日18:33】曹福:“(西皮摇板)汉钟离手拿着阴阳宝扇,李铁拐面带笑站立云端;曹国舅、蓝采和云端里站,张国老捧渔樵驴上摇肩;韩湘子、何仙姑云端来现,吕纯阳背宝剑也在眼前。王母娘娘在莲台上坐,左金童右玉女手持宝幡。东南角上观一眼,又来了白发苍苍一位白胡子老头儿手里拄着个绷白白拐棒棍儿。”
  • 【2013年01月15日21:23】周瑜:“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周瑜:“然!”孔明:“须用良药治之。”周瑜:“全然无效。”孔明:“诊此贵恙是一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症。”周瑜:“当服何药?”孔明:“不必执方,见药就要。”鲁肃:“原来先生是弼马温变的”
  • 【2013年01月15日22:20】周瑜:“先生真乃神人也!愿闻妙策。”孔明:“亮虽不才,习就奇门遁甲之法,能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风,可于南屏山高设一台,名曰七星祭风坛,用一百二十名军士,各执旗旛围绕,待山人摘星步斗,将棍子为号。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三日三夜东风,助都督用兵如何?”鲁肃:“原来先生是弼马温变的。”
  • 【2013年01月17日19:19】下午与小豆花闲来无事,“吟诗作对”,偶得一联:“盘中一份辣白菜;院东四盆炸海苔”。每个字的辙口都是对仗的
  • 【2013年01月19日19:59】李艳妃:“太师此言差矣!想满朝文武,至亲不过你我父女。暂将江山让与太师,执掌三年五载,候幼主成龙,原业归宗。”李良:“只恐满朝文武不服。”李艳妃:“待哀家立下腾国文约,哪怕他等不服。哑奴,溶墨伺候!(西皮原板)老爹爹发恩德将本修上……”
  • 【2013年01月22日08:21】徐延昭:“(唱)文仗着刘伯温阴阳有准,武仗着臣祖父——”杨波:“哎!千岁,您要把这前情慢慢奏来。”徐延昭:“那是自然。(唱)武仗着臣祖父——”杨波:“哎!千岁,国太若不准本,为臣再奏。”徐延昭:“有劳大人。(唱)武仗着臣祖父——”杨波:“哎!”徐延昭:“你怎么老答应啊?”
  • 【2013年01月23日17:48】沙奶奶:“(二簧原板)新四军共产党来把敌抗,历尽艰辛、东进江南、深入敌后、东挡西杀、昼夜杀砍、马不停蹄、左冲右突、虎撞羊群、解放集镇与村庄。你有理敢当着百姓们讲,纵然是将我千刀万剐、万剐千刀、上刀山、下火海、刀山火海、火海刀山、拼着一死又何妨!”胡传魁:“这海派的词儿就是碎!”
  • 【2013年01月24日18:21】旗牌:“参见丞相。”诸葛亮:“罢了。你奉何人所差?”旗牌:“王将军所差。”诸葛亮:“手捧何物?”旗牌:“丞相的帽子。”诸葛亮:“嗳,分明是地理图,怎说是山人的帽儿?”旗牌:“知道,你还问!”

2012年十大网络戏曲曲艺事件

原来传说2012年应该是末日的年份,不过显然我们还是正常地步入了2013年。去年社会上网络上有很多大事,戏曲曲艺圈儿也是如此。题外话,写这个系列的时间貌似一年比一年向后拖,今年都2月5日了才写完(尽管是1月中旬开始写的)。应该恢复往年1月中旬完成的好规矩。

一、新京剧《霸王别姬》的热议
2月份的时候,一个被称为“新京剧”的《霸王别姬》在北京上演。按说这些年来,这种所谓的“新京剧”总会如雨后的狗尿苔一样,每年冒出来几个,但是这次不一样了。一来这个打着“秉承梅兰芳大师锐意创新的精神,对国粹京剧的传承做出积极创新和探索”旗号的《霸王别姬》不仅把项羽颠覆性地改成了红脸儿,而且还牵了一匹真的汗血宝马到舞台上;二来这出戏在网上网下的公关阵势十分了得,不仅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还直接给坚持传统的网友给扣上“顽固”的帽子。但须知现在已经不是所谓“权威”才有话语权的时代,“顽固”的网友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采访陈士争的平面媒体文章中,网友的意见已经无法被忽视,由于“许多争议和口水还是在网上传播开来”,陈士争对此做了一些回应。当然,平面媒体的文章依然是有偏有倚的,并不能点明这种“新京剧”的害处,只是替这些外行编导们提供一个自我辩解的平台而已。

二、“新而不怪”的昆曲《牡丹亭》
6月份由史依弘演出的昆曲《牡丹亭》所引发的网络辩论,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上面的《霸王别姬》。以翁思再为代表的权威评论家们大力高捧史依弘的演出,评价是“新而不怪”,而网友们则是旁征博引地评论与批评。我们可以看到网友们在认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对拙劣的演出和无原则的吹捧表示出的不齿。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它使得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异常容易,而戏曲专家们尚不适应在抛出奇谈怪论后与网友直接交流探讨甚至被质问,因此在几番严肃的讨论之后,我们看到“权威”的一方只剩下个“怒”字。既然戏迷已经对层出不穷的戏曲“高论”习以为常,曾经把持话筒的专家们也应该开始习惯这“当面”的嬉笑怒骂,并且真正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对程雪雁的拍砖
网络上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博眼球事件。5月份的时候,网上热传一幅京剧剧照,一奇丑无比的“旦角儿”搔首弄姿,并配以台词自夸其美。网帖的主旨是感叹京剧“后继无人”,以丑为美。跟帖的网友们也都是纷纷议论,对国粹京剧的衰落“痛心疾首”。但稍有京剧知识的人一看剧照便可以知,这照片中的行当分明是彩旦,角色是《凤还巢》中的程雪雁,这个由丑行扮演的女性角色正是以自认为美的笑点在戏中插科打诨的。我们且莫如“专家”那样先指责围观网友的无知,倒是应思考一下出现这种尴尬情况的深层次成因。

四、郭德纲的《屌丝青年》
9月份,郭德纲表演了一段相声新作《屌丝青年》,引来了一场口水战。据报道:“《屌丝青年》中抄袭段子比例极高(超过80%段子均来自于网络);抄袭的段子来源集中,且都能找到相关原作者。郭德纲随后发表了致歉微博,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致歉对象,并随即拉黑原作者,从而引发了段子作者们的集体不满”。其实自从网络发达起来后,相声和小品就开始“借鉴”各种网络段子,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原创性。以前的“金句”都是先出自舞台上的某个好作品,然后才开始在市井中流传。而现在却是一个好的网络段子流传了个遍之后,又被拿到舞台作品中去使用。“礼失而求诸野”不是这样子的,相声的创作不应失去其原创性,更不应演变成一个靠堆砌若干段子的二人对话节目。没有了诸如三番四抖等包袱手段,相声也就不是相声了。

五、中华相声网的子弟书工程
6月,中华相声网自豪地宣布:“从3月5号开始,到6月10号,一共97天的时间,305别动队全体队员昼夜兼程,圆满完成‘中华相声网编辑子弟书一期工程’,共整理子弟书403篇,其中《子弟书丛抄》、《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红楼梦子弟书》、《子弟书珍本百种》共389篇,锦章图书局石印本《三国子弟书词》7篇,早稻田大学藏《沈阳景致子弟书》6篇,打磨厂学古堂《西厢子弟书词》一篇。我们的行动使网络上多了许多文献,为研究者、爱好者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功莫大焉”。最后那段自我总结的话,正是概括这项工程最好的评语。功莫大焉!

六、《舌尖上的京剧》
去年以《舌尖上的中国》为引领,一股“舌尖上的”风潮刮遍网上网下。而如果您还记得去年总结的2011年十大网络戏曲曲艺事件的话,其中那位画《说段京剧给你听》的胖不墩儿,也借着“舌尖上的”话题,一年当中陆陆续续地画了一组18副《舌尖上的京剧》漫画。这次引起的轰动更是大,不但见诸各大新闻网站,就连传统平面媒体,比如《新京报》、央视等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报道。这个创意搭着“舌尖上的”东风,又使得漫画式的京剧着实地火了一阵子。真是一个绝好的利用流行文化与网络弘扬戏曲的好案例。

七、创意评书《海贼王》
据8月份的报道:“自6月底登陆土豆网,短短两个月时间,由青年评书演员张准主讲的动漫评书(《海贼王》第一回)点击人次已经过了49万。新浪微博上转发过千”。关于这个创意评书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可以看一下谢半仙的这段访谈:“作品采用了传统评书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结合年轻人喜爱的动漫故事情节。‘评书这种形式适合搞混搭和改编,而《海贼王》里有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相信凭借网络及网络视频平台的便利,加上评书本身的低成本,越来越多这种新编评书会在网上流传,这无疑也为评书扩宽了一条传播渠道,探出了一条题材创新的思路。

八、中国秦腔功勋奖全国网络海选
10月28日,首届中国秦腔功勋奖全国范围网上海选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由“陕西省文化厅指导,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和中国秦腔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西北五省(区)戏剧家协会协办,西安中菲投资发展集团承办”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全程网络支持的,是中国秦腔发展促进会网站和中国秦腔网。其中发展促进会是企业性质的组织,而中国秦腔网则是个人创建的网站。随着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类似于这种评奖海选的事情,必然是要依靠网络的优势来举行。而在政府逐渐从文化领域撤走“无形之手”后,民间的戏曲网站也会在诸如这次秦腔功勋奖的评选活动中发挥更多作用。

九、谭正岩的抱怨
10月份的时候,谭正岩在自己的微博上播报了这么一条信息:“京剧行市就是这么做倒的,明明跟邀请方谈好每个演员五位数的劳务,不料被国家京剧院某团一搅和,一拆台,每人一千就廉价把演员们给卖了,就把演出抢走了。我们从小坐科,学练演了将近20年了,就值这个价吗!?你们作领导的,搞行政的知道演员的辛苦吗!?这是喝演员的血呀!”这条有爆炸性的微博迅速被网友转发和评论,并且通过推理得出了这个“某团”究竟是指的谁的哪个团。八卦的内幕这里不再挖了,但在网络时代,不仅戏迷可以通过便捷的社交网站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业内的诸公亦可以通过网络把那个仍然封闭的圈子,打开一些窗口,见一见阳光,透一透空气,发表肺腑之言,与自己的衣食父母谈心。越来越多年轻的演员活跃于社交网站,这对于戏曲圈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当然,不要误了正业才是。

十、进军中国评剧艺术节的宇扬版《王少安赶船》
9月份在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有一场特别的《王少安赶船》,该剧是由宇扬评剧苑这个个人网站通过与专业人士和网友的合作努力下创演出来的,其用心及辛苦不言而喻。关于这场演出,看一下这段介绍应该更能说明这一版《王少安赶船》的意义:“从创编到成功演出,始终得到了著名戏剧家、导演艺术家张玮先生的全力支持,八十多岁的老人多次为剧本把关,耐心地为我(豆按:宇扬的susu)传授评剧知识……著名琴师、中国评剧院原副院长龚占海、著名评剧艺术家刘淑萍发出了:用宇扬资源排演宇扬版王少安赶船的倡议。大家都知道,宇扬连个体户都不是,只是小小的个人网站,要排演评剧大戏谈何容易,费宏宇在整个排演中跑前跑后,连自家出租房钱都拿出来了,我只是他(豆按:原文如此)退休干部、工薪阶层,只能是量力而行,我们的举动得到了许多艺术家、专业人员、网友、朋友的支持,为解决排练场地、演员食宿,作曲家黄兆龙除精心作曲、统筹艺术外,还腾出自房屋、厨房和院子;年过古稀的大艺术家张淑桂甘当绿叶出演二表嫂角色,不但为自己创腔,还义务承担艺术指导;戴月琴、张秀云、艾丽珍、苏纯飞、庚奇、王金章(导演)等主要演员们冒着酷暑不讲条件地进行排练。”网络的纽带把同好们拉到了一起,而他们辛苦排演出的这出戏能够登上中国评剧艺术节的舞台,是网络戏曲在组织活动上值得一记的事情。

2012年还有一些零散的、类似于上面总结的第一、二条事件那样的有关戏曲的网络辩论话题,小规模的如李氏兄弟与张景山争辩一张李洪春的剧照;大规模的如于丹在北大昆曲演出后登台被叫倒好——那时网上也是充斥着各种说法,正本清源的帖子夹杂在媒体、大人物的炮轰之中。我们从头两条事件应该可以看出,早年间把持传统媒体话语权的戏曲权威们固然仍在传统媒体上把持着,但在网络上,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人人可以发声的网络上,只有摆事实(亦或史实)讲道理的声音,才是戏曲曲艺圈儿的真正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