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升的 Blog

都说抬杠长学问,现在看来,瞅着大家抬杠也挺长学问的。比如最近中国京剧论坛相当热闹,不光是因为新年了,还有因为白燕升的一篇文章。通过看这场论战,小豆子起码了解到了:白燕升原来也写 Blog 的,以前还真不知道。

就央视这么一个机构而言,允许主持人自己写博客,而且自由度似乎很大,有些出乎小豆子的意料。试想,黄健翔这样的名嘴,在解说时自由发挥一下,最后落得无有下梢,那么写日记这种方式,无疑更加“危险”。不过从公关的角度看,央视这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与观众贴近了,至少比一个论坛要贴近得多。从读者、观众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值得鼓励,更值得观望。

白燕升引起争议的这篇文章叫作“临阵脱逃到底为哪般”。对这件事情,小豆子不发表什么评论,组织者,参与者,谁是谁非,不能凭一面之词就去发表看法。但这件事情本身的网络意义,还是很值得探讨的。

白燕升敢于自己说出“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了粗口”,表现出了白燕升开诚的一面。小豆子不相信白燕升是一个以动粗口为豪的人。那么他敢于当众写出他的这个行为,就说明他是在真实反映他所经历的事情,所感受的心情。这就是读一个人 Blog 最起码的基础——真实。通过他的 Blog (已经补读了他以前的一些文章),读者可以起码接触到一个更真实的白燕升。不管你对他持何态度,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远比看他在电视上背词儿吸引人的多。

但白燕升毕竟还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虽然王珮瑜也是有组织的人,但上海京剧院与中央电视台毕竟不是一个级别,更何况王珮瑜不是非上海京剧院的空间开的 Blog,而白燕升别无选择,只能在央视的网站建站(还是被动地)。这就决定了两人发文性质的不同。你如果留意,就会发现,央视 Blog 网站的页面上,并没有出现其他服务商常用的字眼,如“我们不对作者的内容负责,也不代表他们的观点”。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央视主持人在央视博客网站发表的东西,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央视的观点?至少不会出现与央视相悖的观点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王珮瑜在她的 Blog 上向所有网友公开征询纪念孟小冬的主意,而作为新上任的白大导演,只能按照台里的指导精神,加上自己的有限想法,去运作一台给全国戏迷观看的戏曲晚会,而不去向全国戏迷征询意见。

但不管怎样,主持人的 Blog 终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物,而网上的白燕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

马季的去世

马季不在了,真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整理琐记的资料不是一天两天了,接触了无数来来往往艺人的资料,还是被这一消息震了一下。

对马季的印象还停留在至少十年前,最后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他,是今年央视相声大赛上,坐在评委席上,那个时候,马季还是神采奕奕,完全不像七十多岁的人。而在看到这条去世消息前,也根本没有想过马季已经是过了七十的人了。马季都走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这两天的拾慧,有一半儿是从个人 Blog 摘录的回忆、评论马季,乃至回忆、评论整个相声界的,而传统媒体上,这方面的各类新闻也是铺天盖地,记者们在年终又忙起来了,忙着采访马季的生前好友和弟子,一个娱乐大众的笑星去世的消息,在娱乐版面频频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大约相声是当今所存戏曲曲艺里,唯一能引发网上网下震动的艺术形式了。人们集体动笔,反思相声的萧条,感叹大师的离去。这一切都说明,相声,还是一个大众艺术。相比之下,今年陈永玲、王琴生的去世,关学曾、新韵霞的去世,除了在专业的圈子里有不小的震动外,很难与眼下马季的离去所造成的效应相比。这是大众艺术与小众艺术的区别所在。显然,京剧已经越来越远离“国粹”所代表的意义,而鼓曲,更是和“曲高和寡”划上了等号。

马季的去世,是相声界的损失与遗憾;这件事所折射出的东西,是整个传统艺术的没落与无奈。

不管怎样,一起来缅怀一下马先生吧。

立法保护大师?

这条新闻的题目很有意思:《我国拟立法保护“国宝级”艺术大师》

没错儿,我国正在向法制化过渡,但是否什么事情都立法了,问题就解决了呢?无法可依是一回事儿,有法不依又是另一回事儿。更何况,保护“国宝级”艺术大师这件事儿还是在“拟”的过程中,小豆子怀疑,当立法的程序走完之后,我们的大师是否也都走完了?

艺术传承确实离不开经费,但不是有了经费就能传承下来。大的人文环境需要政府去引导和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投入资金,坐等收效。同样,保护“国宝级”艺术大师也不仅仅是给艺术家开每月多少多少俸禄,而是要设法把他们的艺术留下来,录像也好,口述也好,我们的硬件条件是绝对够硬的,关键是这其中软件的活儿,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是需要踏踏实实去做的细活儿,谁去做,怎样做,重要的是,要抓紧做,这都不是立一个法,拨一些款就能解决的。

每年我们都因为多少大师的离去而惋惜遗憾,而我们的政府究竟又做了多少这方面的实事?就凭这种“不作为”行为,我们的文化部门是否该有几个引咎辞职的官员呢?没有。不过我们大可不必追究,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追究这些,更没有时间去搞这些法律上的游戏,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应该去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保护这些“国宝级”大师的艺术。

电台录音

录音波形图
录音波形图

做数码音频的朋友也许对上面的图比较熟悉,或者至少知道这大概代表了什么。不管您熟悉与否,简单说一下,这就是一段录音的波形图,上下起伏像心电图那样的,高低的不同表示音量的变化。注意中间断续的地方,代表录音的断续——那些空白的地方没有任何声音。

这就是最近从北京文艺台戏曲广播录出来的效果。自从豆腐在坛子里提到该台终于在网上直播之后,目前还没有一次录过完整的戏,基本上隔几分钟一缓冲,缓冲过后,反映到录制的文件上,就是那几分钟的断档。

开始还在网上和豆腐说,几台电脑同时录,遇到缓冲的时间应该是不一致的,那样把几份录音拼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了。当时豆腐给了四个字的考语:“太麻烦了”。现在开来,确是太麻烦了,今天本来打算做这个拼接游戏的,最终还是放弃了。

同样是北京台,为什么别的频道就没有这个问题呢?在放广一些,其他地区的频道也不都是有这个问题的。尽管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技术瓶颈,但这完全是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小豆子录的台湾的电台、香港的电台,都极少出现过缓冲情况,更不要说断掉了(少之又少的情况)。堂堂首都的电台,就是这样的技术水平,不能不抱怨一下。

而该抱怨的远不止这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国人的技术和智慧是不容置疑的,但很多情况下,做事的态度影响了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我们有绝对的技术和智慧可以把人送到太空上去,但我们几乎对公共厕所的问题束手无策。同样,我们肯定有财力、物力、人力来为网络戏曲广播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器,更好的带宽,但电台本身对戏曲的态度,决定了这是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儿。这样说来,我们似乎又不应该去抱怨,而是欢呼,起码为了他们终于肯在网络上直播戏曲频道而欢呼。

希望在库存烂掉之前,播放的质量能够提高上来。

顺便说一下,小豆子已经恢复定期上传全剧录音了,可以到听戏谈戏的坛子时常看看,别错过好的录音。新年快到了,年底的时候按惯例也会有些好玩意儿给大家献上的 表情

域名抢注

这条新闻比较新鲜:

11月5日,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前夕,“黄梅之乡.CN”中文域名被一白姓网民注册,域名为“黄梅之乡.CN”和“黄梅之乡.中国”,同时此网友还注册了“黄梅之乡.com”的国际中文域名,并在国内某个著名域名交易网上标价20万出售。白姓网友看中的是黄梅之乡这一含金量极高的文化资源网络品牌的价值。

链接里还有更多的内容,总而言之一句话,抢注域名这件事儿,在网上并不新鲜,但是去抢注和戏曲有关的域名,并准备敲它20万,着实新鲜。

以前曾经说过,现在连正规院团都很难说凭着戏曲养活自己,民间组织希望依着这一枝儿挣钱就更难了。不过剑走偏锋总是有的,利难挣,名可炒,一个例子就是最近比较火的这位“国学辣妹”,以及李玉刚。他们都与戏曲或多或少沾些关系,通过这个亮点以吸引眼球,进而出了名,利也就好挣了。

虽然事情的性质不是那么好,但有一点很让人“欣慰”,戏曲还没有没落到不被任何人关注的境地。比起其他更深的传统文化,戏曲的受众群还是比较广的,还可以通过与它挂钩吸引眼球(你没见过谁和中国象棋挂钩来剑走偏锋制造新闻的吧)。或者说它后面至少还有政府这个后台。小豆子相信,那个指望以20万卖掉“黄梅之乡.CN”中文域名的网友,有多一半是指望政府出面来收购的,毕竟,一个黄梅剧团出20万去赎一个域名还不太现实,而政府又正有着扶植戏曲的责任。

生意能否最后做成,怎样收场,值得一看。小豆子不知道是否可以称这种炒法儿为戏曲的“希望”,但终究它是吸引了眼球,或者说它的目的是在吸引眼球,那尽管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甚至批评的东西,还是以积极的一面去观望吧——搭着已经有不老少消极的东西一直在絮叨着了 表情

也聊聊相声

最近的“拾慧”里,摘录比较多的内容是反映德云社十周年演出,从各种角度看看这个不能亲临的演出,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现在还不能对这六场演出作任何评价,因为还没有看到,不过相信很快网上就可以下载到了。

关于相声,可以聊很多,就眼下最热的话题聊一点儿看报道和录像的感觉吧。

网络如此发达,加上 DV 的普及,在网上看别人从剧场录到的德云社演出已经相当容易了。除此之外,一些德云社演员在电视台的演出,也是能在网上下到。剧场相声,尽管还是同一拨人演,但看起来确实是比电视上要好得多。

一味地低俗自然不好,但一个俗的艺术如果去试图过分高雅它,也是不好的。看这篇里介绍周年演出中鼓曲专场,小豆子非常好奇,一个太平歌词竟然也带伴奏了,而且竟然出现在曾经讽刺相声带伴舞的郭德纲的演出里,讽刺?

想起来早先看过的一期德云社在电视台做的节目,珠光宝气的舞台,上去几个穿大褂的演出还不算最别扭的,最别扭的是抖包袱之后,从台下传来的并不是笑声或者掌声,而是一阵沙沙沙的动静。好在导播知道观众的心理,终于把镜头一转,拍了一下台下,原来观众人手一份“高科技”的玩意儿——小豆子实在没见过这东西,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发明出来的,截个图在这儿,大家一块儿看看。反正这东西的意义就在于:你作为观众不用费事儿鼓掌发笑了,手中摇摇这个东西就好了。

莫名其妙的“鼓掌器”
莫名其妙的“鼓掌器”

你都懒得发笑鼓掌叫好,那你去干什么了?高科技这玩意儿有时候是很害人的,高雅也是如此。

希望看到德云社可以把剧场这班岗继续站好,而不是四处开花地“升华”自己,以致变了味儿,走了调儿。

多伦多国剧社公演《四郎探母》

今天多伦多国剧社演出全本《四郎探母》。

虽然主演中有一半是专业演员,但是整出戏看下来,尤其是到了最后《回令》的部分,实在温得很——理应是该紧凑的时候,偏偏拖拉起来。虽然整出戏的节奏都比以前看过、听过的版本要慢,但鉴于是有票友参与演出,难免如此;可《回令》一折,满台尽是专业(饰公主的刘汉一毕业于湖北戏校,饰四郎的董清明出自沈阳京剧团,饰萧太后的宁彬是评剧专业演员,饰大国舅的邬显豪来自上海越剧院),结果效果反而不如前面有更多票友参与的几折。究其原因,大约是票友都对自己所演行当有所了解,并认真练习,而专业固然专业,但却没有演其本工(武丑演老生,评剧、越剧演京剧)。

这次的龙套有几次上下场都出了问题,甚至让在小豆子旁不太看戏的 Ken 都看出来了,并且直接联想到侯宝林那段著名的相声《空城计》。后来据介绍,敢情龙套大部分都是外国人,难怪幕后伸胳膊招手、台上演员连比划带说,龙套岿然不动。引起观众台下最大议论的部分是在杨延昭唱罢“三军与爷掩门定”后,龙套不但没有下,反而都站到了帅位两侧,无论四郎、六郎如何摆手,都不下去,以至于后来“弟兄对坐叙寒温”的“家庭会议”,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 表情

这些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无线话筒。有一次六郎的话筒出现短暂问题,听到了难得的原声,而且很清楚。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民间的演出,在不大的剧场,仍然要用这种“扰民”的设备,小豆子看到前面有人几次在高音时捂耳朵。这直接影响到演出质量——尤其是当到后台的演员没有关闭话筒的时候,更是糟糕。

这次演出,演出方首次举行“欣赏征文”,可以给演出提意见,当然,显然更希望观众能有各种观戏后的感触。这个“征文提示”是这样的:

你认为杨四郎是一个“叛徒”还是像杨家其他的儿郎一样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你认为杨四郎流落番邦是无奈而且充满了虚伪与欺骗吗?你有足够的道德洞察力来为杨四郎正名、或者帮杨四郎解决忠孝忠义之间尖锐冲突吗?你认为本次京剧《四郎探母》的演出将民族大义与个人亲情之间的激烈冲突处理得举重若轻吗?你认为杨四郎像其他杨家将故事里的英雄主人公那样令人崇敬、且依然有他清晰的伦理底线吗?

已经在上面提到了演出的问题,而对于提示中的这些问题,小豆子并不打算作答。因为这是一出再熟不过的熟戏,去看,显然不是为了去看故事,而是去看演出。这些赋予的各种伦理道德、民族大义,都不是小豆子所关心的。本来就是票友自娱自乐的活动,重在参与,也许可以赋予在海外弘扬国粹的光环,但过多的思想教育,未免太沉重了些。

前社长黄健在演出前现场抓哏,拿杨四郎这位驸马爷和阿扁的那位驸马爷相提并论,引来掌声和笑声。小豆子想,这样的哏,或许放到戏中,让两位国舅来演绎,会更精彩。这种感觉,在看罢两位国舅,循规蹈矩地演完没有太出彩的《回令》后,更甚。

到场后才发现相机没有电了,因此没有拍下任何照片,未免有些遗憾。

不管怎样,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大家都高兴地经历了一场大戏的演出,这是最重要的。也恭喜多伦多国剧社这次公演成功!

《三娘教子》和《孔雀东南飞》

今天说的这两出戏都不是京剧。一出豫剧,一出黄梅戏。虽然都是传统戏的名字,不过却都是新编的大戏。

小豆子不了解豫剧,但是对《三娘教子》的了解自认还是有的。所以这条新闻就显得很滑稽了: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崔派艺术,市豫剧团在推出大型现代豫剧《红旗渠》后,新近又冒着酷暑,排练大型新古典主义豫剧《三娘教子》。该剧预计在殷商文化节期间与广大市民见面。该剧由我省著名戏剧家、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石磊先生在参看了《双官诰》、《教子》等剧作后,重新编写而成,主要讲述了一个身处古代封建社会中的普通妇女,如何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抚养、教育一个弃儿成人并中状元的故事,为人们塑造了贤惠、善良、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忍辱负重的中国古代妇女王春娥(即三娘)和正直、讲情义的“义仆”——老薛保的艺术形象。该剧对当代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及建设和谐、安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三娘教子》能够冠以“大型新古典主义豫剧”,这本身就是很滑稽的。哪怕把薛广、大娘、二娘一干人等都算上,以全部《双官诰》来衡量,这“大型”二字都显得滑稽可笑,更不要说要去和眼下流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到一处了。

风水轮流转,若干年前“义仆”还是被社会主义批判的对象,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又变成了宣传的典型。

小豆子对政治没有兴趣,所以最关心的还是那“大型”二字,怎样排演的《三娘教子》,会成为一出大型的剧目?很想看一看,编导的想象力又达到了一个怎样的境界?是否与在舞台上出现“做爱”的那个黄梅戏《孔雀东南飞》有一比?

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的新编黄梅戏《孔雀东南飞》将于7月21日、22日在上海艺海剧院演出。剧中有一场戏没有唱段,舞台上还会出现“接吻”和“做爱”的场面。

都说影视界很乱,甚至有人借拍电影洗钱,但不管怎样,作为观众或读者,你还是可以看到媒体报道这里面的乱事儿,甚至对那些粗制滥造的所谓商业大片的负面评价。而这些在戏曲界却很难看到,所有新戏,从主编、主导、主演到观众,清一色的都是赞美之词,偶尔的异议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负面的报道,不代表这个圈子有多干净,而恰恰说明它有可能比影视圈还要黑。

漳州的2000部剧本

漳州市开始了浩大的剧本整理工程:

近日,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启动了浩大的抢救整理手抄剧本工程。

漳州市戏剧研究所负责人王文胜介绍,这些手抄剧本至少达到2000部,包括芗剧(歌仔戏)、潮剧、汉剧、四平戏、竹马戏、皮影戏、现代戏等10多个门类。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省曾组织人员,通过对老艺人的采访,实录下他们口述的剧本并手工誊写了两份,其中一份保留在省文化部门,另一份留在漳州。时至今日,省里的那一份已无从寻觅,漳州的这一份成了“孤本”,几十年来一直留在档案室里,得不到开发利用。

这批剧本中包括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创作的《月里寻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安安赶鸡》;竹马戏《砍柴弄》、《闹花灯》、《金钱记》、《宋江征方腊》;《秦王杀白起》、《范睢含冤》、《陈姑看书》、《蜘蛛吃状》等汉剧。以每部剧本1.5万字计,2000多部剧本多达3000多万字。文化部门雇请专人将这批珍贵文化遗产逐字逐句录入电脑,并写出剧情梗概,今后人们就可以方便地阅读、研究。

虽然这些都是南方的剧种,不过同是搞剧本整理的,小豆子也是要关注一下的。应该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传统戏整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从上面的报道不难看出,当时的部门是很重视这件事情的。包括京剧方面,同期出版的《京剧汇编》、《传统剧目汇编》等等,也都是通过对老艺人的采访或接受捐赠,进而由国家出来整理这些资料。尽管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没有现代宽松,尽管整理工作的目的可能带有“批判”的性质,但不论如何,那时的政府知道要去做这项工作。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由国家出面系统整理出来的资料,侥幸地躲过了后来的那场劫难,实属不幸中的万幸。

小豆子相信,上世纪五十年代收集的那批京剧剧本,定有尚未来得及整理并出书的本子,就像上面漳州的手抄本那样,静静地躺在某个衙门的仓库里,它们和其他珍贵资料一样,都需要尽快被挖掘出来。同时,我们的衙门,也应该趁着老艺人尚未走光,抓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而最终目的,无疑是让其流传下去,而不是又重回档案室。

网站的兼容性

“不要假设所有人都是中文 Windows,都用 IE”——这是小豆子今天在给豆腐回信中的一句话。

小生在论坛里面发帖说梨园经典的数据库及后台做好了,联系不到豆腐。不过显然后来联系到了,因为当小豆子看到小生这篇帖子的时候,已经收到了豆腐的来信,于是登录到后台看了一番,根据两位领导的指示,发表一下意见。上面那句就是第一条意见。鉴于还在调试阶段,而且主要问题出在后台的管理界面,所以在这里就不细说那些问题了。不过这引出一个问题,很多戏曲网站在制作的时候只考虑到了 Windows 加 IE 的环境,或者说,只在这种环境下做过测试,而完全没有考虑兼容性,甚至没有把 HTML 写得符合标准。

小豆子承认,以前,在国内,中文 Windows 以及 IE 的市场占有是很大很大的,以至于很多网站做得只适用于这种环境。慢说在 Linux 或者苹果上面浏览,就是英文的 Windows 加 IE,有的网站都不能正常浏览。但是这种占有率在国外就没有那么高,而且同时,国内用 Firefox、Opera 一类浏览器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那种只适用于 Windows 加 IE 环境的网站,就有问题了。

比如京剧艺术的博客,在 Firefox 下面看简直惨不忍睹,而其旧的论坛在 Firefox 下面根本不能正常使用。有的网站 HTML 写得倒还不错,但是因为 JavaScript 的不兼容性,出现在 IE 下正常而非 IE 下有问题的现象,比如咚咚锵首页的时间,在 Firefox 下显示的就是106年某月某日。

也许你会认为小豆子在吹毛求疵。不错,小豆子对细节很看重,认为细节的瑕疵是会影响到整体的完美的。尽管小豆子也很理解各戏曲网站的情况,但做到全面兼容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希望各位站长能够注意一下,毕竟,谁也不会明知自己的网站在别人的浏览器中显示得难看却不管不问的。尤其是像小生正在改版中的京剧艺术,已然花钱请人去做了,就一次到位吧。

各门户网站中,时代国粹的美工及兼容性都很好,顺便赞一下。

两张截图,在 Firefox 下面的京艺博客与咚咚锵的今日日期:

Firefox 下的京剧艺术博客
Firefox 下的京剧艺术博客

Firefox 下的咚咚锵今日日期
Firefox 下的咚咚锵今日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