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

两周前,家里的存储设备坏了。在有五块硬盘 RAID5 的配置情况下,竟然能两块硬盘同时出现问题,于是, 2TB 多的数据随着 5TB 多的存储空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虽然数据遭遇了灾难性的毁灭,但是好在有备份。用多余的硬盘做了一些排查之后,发现存储硬件本身也同时出现了问题,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崩坏。没法子,只得网购了新的存储设备外带大容量的硬盘,并从豆妈处复制回来了一份最新的数据备份,经过一周多的重建加复制,现在一切恢复常态——零损失。

所以上周二没能够完成梨园的例行更新。本周二更新的时候特地多加了两个录音,以示补偿。

十几年来,家里的存储出现过不止一次问题(每次出问题都要上来抱怨一下)。再结实的硬盘也有坏掉的时候。唯有多做备份,勤做备份,并定期核查备份的有效性,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数字时代,存储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也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想方设法保障数据的安全。所幸的是,存储设备的价钱也越来越便宜。其实,相对于家庭的照片、戏考相关的文件、京剧和相声录音录像这些无价的东西来说,投入些个银子在存储与备份上,真的不算什么。

每次存储设备出现问题后,还需要检查一下现有的备份机制,看是否有改进空间,是否还有漏掉的内网服务没有备份。

说到备份机制,小豆子不太信得过任何一家所谓在“云端”的服务,尽管很多都是名声赫赫的大公司,尽管他们更便宜甚至免费。毕竟,自己的数据,托管到别人手里,还是有些顾虑。当然,所有整理好的京剧资料不算在其内——这些资料,越广泛地传播越好,唯此方能保证它的安全性与流传性,不至于成为所谓的“孤本”。

忙活完这些,继续戏考的活儿。开工前,写点儿备忘录性质的东西,与诸公共享。也算个提醒,看一下您的数据是否都有完好的备份体系。

银汉无声

五月最后一天,和小豆花一起去多伦多大学参加了春季校友联谊会。当日上下午各有几场“无压力教学课”,就是说让同学们回到教室重温当年上课的情景,讲课的内容都是最新的知识。而所谓的“无压力”,即听讲之后是没有测验考试的。选了两堂课去听,很有收获。

下午的课,题目是《寻找地外文明的新方法》。助理教授赖特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讲解了我们的宇宙有多么的浩瀚、外星人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从古至今通过波段等探索外星人的科学手段。从赖特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她对于她所研究的领域有多么地热爱,对于宇宙的探知有怎样的憧憬。

关于外星人的探索,赖特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用一个杯子在海边舀上一杯水,看看里面,没有鱼。这一杯水的量,也就和我们几十年来对于地外世界探索的范围相仿;而这汪洋大海,就是无边无际的宇宙。

赖特除了讲课以外,还参与了很多地外探索的研究实验。她说,全世界真正在做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只有区区二十四位。这是现代版的叶公好龙么?我们谈论起外星人都津津有味,可是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领域的却是微乎其微。想想也是,宇宙太大了,我们可及的星球又都那么遥远,还有无数可望不可及的星际。太多的未知,太遥远的距离。人类文明和地球,相对于这茫茫宇宙,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是如此渺小。科学家们发射的波段,要走出去几百上千乃至上万光年的路程,才有可能被某些文明接收到;而等这些文明反应过来,打一个信号回来,又不知要多少年月,还且不说他们是否接收得到,是否发得回来。哪怕这些地外文明收到当日就快马加鞭地往地球赶,等他们来到的时候,地球上早已不知何年今昔。像赖特这样的地外文明探索者,终其一生,都将无法从他们自己的实验中得到任何答案。

可是即便如此,他们对于科学的热爱与执着,对于未知的探索渴望,促使着他们不懈地研究。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当赖特讲到费米悖论的一种可能解释为“我们可能是整个宇宙里唯一的文明”时,她语气中流露的无奈,更凸显了这探索本身的漫长与孤独。

相对于地外文明的探索,小众的传统艺术如京剧者,都可以称为“大众”了。毕竟,对于京剧,现在还有不少人在演、在看、在研究。乐观地讲,这不是应该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儿么?我们固有“先前每叹知音少,如今越发少知音”的感慨,但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所深爱的艺术还有同好,为艺术而努力的演员还可以在台上赢来掌声,我们整理的资料也都是可以触及感受得到的。这些,虽也只是过隙白驹,却仍留下了惊鸿一瞥,足以慰藉。

也正因为此,那些无人喝彩的科学家,才更值得我们学习尊敬。

赖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从土星的位置看地球,图中箭头所指为地球
赖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从土星的位置看地球,图中箭头所指为地球

火彩:2014年5月

  • 【2014年05月04日20:21】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宰相。吴周瑜,七岁净身,九岁进宫,一十三岁扶保老王,老王晏驾,扶保幼主正德皇帝登基。那周瑜也算小孩子中够瞧大半天的啦!
  • 【2014年05月20日08:19】赵德芳:“我叔王调你进京,为了何事?”寇准:“调臣进京,审问潘杨二家之事。”赵德芳:“他两家,一家是当朝太师,一家是皇家郡马,卿家七品县令,如何问得?”寇准:“蒙圣恩,七品县令升为西台御史。”赵德芳:“卿家升官,可喜可贺。但不知是谁的保举?”寇准:“严嵩的保举。”
  • 【2014年05月26日20:06】《凤还巢》里前兵部侍郎程浦两个女儿的名字,大女儿既然叫“程雪雁”,二女儿还是应该写作“程雪鹅”,才更能科学地表现出物种的驯化过程。
  • 【2014年05月27日21:24】《金镛关》一剧,隋炀帝派邱瑞挂帅讨伐瓦岗,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成龙讨下先锋大印随队出征。瓦岗方面听闻,徐懋功岗山派将,定下佯输诈败的诱敌计。秦琼、王勇、齐国远、史大奈四将接令后有两句唱:“我等领命出宝帐,会一会成龙小儿郎。”一出传统戏,点了俩香港名人的名字。

火彩:2014年4月

  • 【2014年04月08日20:54】刘世昌:“(反二黄三眼)未曾开言泪满腮,尊一声老丈听开怀: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离城十里太平街。刘世昌祖居有六代——”张别古:“我住四代,你凭什么住六代?”
  • 【2014年04月13日20:52】杨延辉:“(西皮快板)在头上摘下胡地冠,身上脱下紫罗衫。沿毡帽,齐眉罩,赤身露体逞英豪。将身来在皇宫道,看公主把我怎开销!”(豆按:其实原词儿也没说杨四郎穿了啥,光摘了这个脱那个……)
  • 【2014年04月19日20:22】窦尔墩:“啊?听你讲话,敢莫你与三太同姓同宗?”黄天霸:“嗯!不但同姓同宗,而且同桌用饭、同榻安眠。”窦尔墩:“三太是你什么人?”黄天霸:“乃是先父。”窦尔墩:“你呢?”黄天霸:“先父的儿子!”
  • 【2014年04月22日20:55】李艳妃:“(二黄原板)开言来叫一声定国将,哀家言来听端详:千看万看看太子的年纪小,望皇兄念老王爷下世早、只留下这一根苗、必须要轻打轻责、你饶恕我这遭、下次再不饶。”徐延昭:“老王爷下世早?怹下早市买菜去了?”
  • 【2014年04月28日20:55】黄天霸:“彭大人今日甚是动怒,你道为着何来?”关泰、计全、朱光祖:“为着何来?”黄天霸:“只因太尉梁千岁,奉旨口外行围射猎,圣上恩赐御马。竟有大胆贼人,杀死更夫,盗去御马。临行之时留下书信一封,上写:如今若问盗马人,飞镖我父便知情。”关泰、计全、朱光祖:“我等实实不知!”

碎影疏声世已更

星期天上午起来,排队买早点,顺便在手机上翻阅了一下新闻,看到了吴小如先生去世的消息。

最早知道吴先生(包括已故去的朱家溍、刘曾复二位先生),自然是通过京剧。读过吴先生很多关于京剧的书,受益匪浅。吴先生通过文字,很好地为我们描绘了京剧盛世时期的状态。后来陆续读了吴先生的其他著作,像《古文精读举隅》《读人所常见书日札》,以及2012年北大新出的那五本一套的书。归纳起来一个感想:这些文字真好。今天,暂不谈戏。

没有亲身接触过吴先生,但是从文字中感觉,吴先生拥有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应有的气质与学识。他回忆性质的文章(不限于戏),都是娓娓道来,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如临其境。而对古文的讲解,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能够让人切实感受到一篇古文的美妙之处。若是语文老师都具有这种教学水平,必然会更大地提升学生们对于古文的兴趣,进而对祖国的文字及文化产生热爱之情。现实中,吴先生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同样,在文化领域,像吴先生这样敢言的知识分子也太少了。吴先生那些文化批评的文章,是有理有据的,是一针见血的,而能够写就此种文章的基础,正是坚实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阅读。

去年年底,按图索骥地从图书馆借来了吴先生的《读书拊掌录》。小豆花先捧着翻读,每到精彩之处,必停下讲来分享。当时小豆子想把手头的几本书看完即开读这本。可是不知怎的,期间心里总觉得有某种顾忌。这大约是一个“心理阴影”:因为有几次无意去触动一些与老先生有关的资料,没过几天就传来该位先生离世的消息。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年初时,刚把章宗义先生的族谱整理好放到网上,没两天章先生就去世了。虽然咱们是不讲迷信说什么所谓的“方人”,但是这次借来吴先生的这本书,就不像前几本买来借来的书那样拿来就读。忐忑地这么放了几个月,直到如今。

吴先生所代表的,是认真做学问认真做事的那一代人。如今这样的老先生越来越少,时代也已步入了所谓“娱乐至死”的阶段。看一看吴先生去世后各种新闻报道,有的扯上毫不相干的某张姓导演在微博悼念,有的把吴先生称为“京剧研究家”、“京剧理论泰斗”而忽视了他文史上的专业成就。看着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唯有感叹如今识君有几人?一个舞台上没有正经京戏、文化界等若娱乐界的时代,终究不是属于吴先生这代人的,他们这代人也终究要离开我们这个时代。他们离开时,也许看着眼前的环境会抱有些许遗憾,可他们毕竟曾见识过真正好玩意儿,还是值得欣慰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回忆,以及更大的遗憾。于文史如此,于京剧亦如此。

火彩:2014年3月

  • 【2014年03月05日19:41】伍云昭:“(西皮导板)这一阵只杀得魂飞掉,(西皮散板)三魂渺渺七魄飘。望夫人快快方便了……”伍夫人:“什么叫做‘方便’了?”伍云昭:“这么大的总镇夫人,连‘方便’都不懂?‘方便’就是‘搂闪’!”
  • 【2014年03月14日09:20】楚相孙叔敖知优孟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左右不能别也。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欲以为相。优孟荐孙叔敖子。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曰:“孤又给你找了个爸爸。”
  • 【2014年03月30日20:02】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临去时曾吩咐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老夫平生好善,将军是个小生命,懂的嘛?知道嘛?他不费事,哎,你完啦!黄善人,不干那个。”

火彩:2014年2月

  • 【2014年02月02日20:25】刘长:“卿家进内何事?”田子春:“千岁为何要将三老问斩?”刘长:“他三人进得淮营,胡言乱语,故而问斩。”田子春:“但不知他们讲些什么?”刘长:“他三人道孤,是香宫赵娘娘所生,吕国太所养。胡言乱语,其情可恼!”田子春:“千岁果是香宫娘娘所生。”刘长:“你自己做件马褂多好!”
  • 【2014年02月05日08:40】窦尔墩:“镖客言讲此马,因何提起‘枉然’二字?”黄天霸:“寨主哪里知晓,此马的主人,乃是个大户人家:每日有二百名教习,三百名家丁,回事房、管事处、开汽车的、花把式、喂鸟的,连佣人全算上,一千三百多人。”
  • 【2014年02月07日20:07】杨继业:“老丈请了。”苏武:“请了。这位将军,敢是失迷路途么?”杨继业:“请问老丈,此处什么所在?”苏武:“你来看:此处是两狼,前面摆战场。到此有埋伏,犯者一命亡。”杨继业:“请问老丈,哪条道路可通吴国?”苏武:“将军你来看,四面俱是高山峻岭,若要去到吴国,必须打从苏武庙经过。”
  • 【2014年02月10日20:16】鲁肃:“怎么,走不得?”诸葛亮:“嗯。”鲁肃:“哎呀,你看他又走不得!”诸葛亮:“是。”鲁肃:“啊,先生!我倒有个干净绝妙的好主意。”诸葛亮:“哦?”鲁肃:“你倒不如投江死了吧。”诸葛亮:“别挨骂啦!(鞠躬下台)”
  • 【2014年02月14日19:52】代战公主:“(西皮散板)来了代战女婵娟。手使金枪分心点——”薛平贵:“(西皮散板)孤王上前忙遮拦。白马银枪高嗣继,他保孤王坐江山。”代战公主:“(西皮散板)既然保你坐江山,他为正来咱为偏。”
  • 【2014年02月19日09:10】大教师:“我说萧恩哪,跟你要钱你没有,你瞧这是什么?”萧恩:“哦!这不过是朝廷王法罢了。”大教师:“这不是朝廷的王法,这是星云锁链。”
  • 【2014年02月21日08:52】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夜叉道:“您出去的早,我回来的晚,咱俩不得拜街坊。”

京剧剧目考略的升级

屈指算来,京剧剧目考略都有将近八年的历史了。

八年间,除了增加和修正剧目介绍外,考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随大流的那次改版以及之后增加了个“重名剧目”的页面外)。

从去年年底开始,考略在后台做了不少新功能的测试,现在是时候推出来公开测试了——俗称公测……

这次升级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考略在剧目文字介绍的基础上,增加了配图,包括剧照、脸谱、画谱等类型(视频截屏不算其内,否则无止境)。首批有将近700张配图加入到了相应剧目的条目中。这个数字肯定还会增长,有太多的图片需要数据化,并配上相应的文字索引,以便更好地被大家搜索及使用。戏考的各小站,从剧本的数字化整理开始,不断地向各种形式的原始京剧资料进发,将它们一一数字化。

数据库化图片这个事儿,也是早年的一个想法,直到今年才得以实现。最初的打算是做一个独立小站来运营,后来觉得还是把这个作为一个功能依托在京剧剧目考略下比较好,因为那里的数据都是以剧目为中心的。相应的图片,应以剧目为中心,进而扩散开来。

其他功能显而易见,就不多提了,大家一看便知。戏考主页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配合考略的这次升级。其实图片这块儿也是说得太多,俗语曰:“画意能达万言”。这么明显的功能,无需在此絮絮叨叨 表情

《戏典》

上次往戏考总目里灌名目的时候,忘了一个事儿。那就是,2012年回国的时候与合意太爷聊起过有一套《戏典》的书,里面有一些罕见的本子,像《香妃恨》、《六国封相》、《三搜索府》、《沈万山得聚宝盆》什么的。本来打算把名目整理好也加到总目中的(十六集已搜齐),不过后来就忘了这个茬儿了。前几天八股档老板问《六国封相》的本子,这才把它想起来。

这套十六册的《戏典》前两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以《民国版京剧剧本集》为题重新出版过,我们上次的话题也正是由说这套书引起的。前两天在图书馆还看到重版后的书,因为当时身边没有原书,无法比较再版后与原本有何差异。这次加入目录的是按民国时候的十六册平装原本目录所添。貌似亚马逊网页上所列目录中,少了《香妃恨》的名字,不知道是亚马逊遗漏了还是书再版时遗漏了(这个问题两年前给合意太爷发邮件的时候就提到过,前两天去图书馆偶见此书时,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未能核实)。

以下是十六册《戏典》的目录,复制自两年前的邮件。已经加入到总目中,共计159个本子。剧本录入完成比再次下跌,从43.82%降至41.08%,跌得可是比上次严重。漫漫征途,其修远兮。虽然如此,能够挖掘到更多失传的本子,总是一件好事儿。

第一集
《一捧雪》
《二进宫》
《八大锤》
《九更天》
《丁甲山》
《三娘教子》
《三击掌》
《上天台》
《大保国》
《小放牛》
《文昭关》
《五花洞》
《六月雪》
《甘露寺》
《四进士》

第二集
《四郎探母》
《打渔杀家》
《打鼓骂曹》
《打棍出箱》
《打严嵩》
《打龙袍》
《玉堂春》
《白门楼》
《目莲救母》
《宇宙锋》
《行路哭灵》
《李陵碑》
《投军别窑》
《汾河湾》

第三集
《法门寺》
《法场换子》
《空城计》
《武家坡》
《定军山》
《状元谱》
《八蜡庙》
《南天门》
《南阳关》
《洪羊洞》
《美人计》
《红鬃烈马》
《秋胡戏妻》
《虹霓关》
《草桥关》
《逍遥津》

第四集
《乌盆记》
《捉放曹》
《连营寨》
《马前泼水》
《徐策跑城》
《扫松下书》
《路遥知马力》
《追韩信》

第五集
《西施》【头本】
《西施》【二本】
《花木兰》
《洛神》
《珠帘寨》
《桑园寄子》
《乌龙院》
《硃痕记》
《彩楼配》
《连环套》
《徐母骂曹》
《清官册》
《鱼肠剑》
《硃砂痣》

第六集
《探母回令》
《探寒窑》
《探阴山》
《探亲相骂》
《梅龙镇》
《黄金台》
《黄鹤楼》
《贩马记》
《御碑亭》
《钓金鱼》
《望儿楼》
《搜孤救孤》
《盗宗卷》
《落马湖》
《贺后骂殿》
《贵妃醉酒》
《黑风帕》

第七集
《群英会》
《廉锦枫》
《嫦娥奔月》
《滑油山》
《凤还巢》
《翠屏山》
《凤仪亭》
《雌雄鞭》
《叹皇灵》
《卖马当锏》
《审头刺汤》
《审李七》

第八集
《独木关》
《战蒲关》
《举鼎观画》
《穆柯寨》
《辕门斩子》
《辕门射戟》
《鸿鸾禧》
《锄美案》
《霸王别姬》
《断太后》
《药茶计》
《苏三起解》
《宝莲灯》
《芦花河》

第九集
《萧何月下追韩信》
《荀灌娘》
《浔阳楼》
《春秋配》
《香妃恨》
《六国封相》

第十集
《失印救火》
《斩经堂》
《鸳鸯塚》
《临江驿》
《苏武牧羊》
《樊江关》
《沈万山得聚宝盆》

第十一集
《苏小妹》
《鸿门宴》
《红拂传》
《玉麒麟》
《大名府》

第十二集
《生死板》
《婴宁一笑缘》
《雄州关》
《双姣奇缘》

第十三集
《阳平关》
《明末遗恨》
《三字经》
《风波亭》
《盗御马》
《得意缘》

第十四集
《生死恨》
《战宛城》
《鹿台恨》
《莲花庵》
《战长沙》
《斩黄袍》
《哭秦庭》

第十五集
《白蟒台》
《断密涧》
《辛安驿》
《胭脂虎》
《花田八错》
《牢狱鸳鸯》
《十道本》
《元宵谜》

第十六集
《人不如狗》
《十三妹》
《玉虎坠》
《选元戎》
《三搜索府》
《白眉毛大闹高家店》

人到何处不相逢

北京办公室一位同事今天离职回老家。昨天晚上在网上文字交流,与他做相应的交接工作。

最后工作的事儿聊得差不多了,想问一下他订了返家的日子否,脑子里蓦地反映出《文姬归汉》里那句“整归鞭”。于是问了句“何日里整归鞭?”这位同事立刻回复了一句完整的:“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惊愕之下,再一聊,敢情这位同事也是戏迷,“挺喜欢这个的”。太意外了,共事这么多年,从来不知道。虽然我们两个办公室是远隔重洋,但是工作上时有交集。2010年我们还一起到上海出过差。可从来没有聊过戏。没想到,在这位同事在公司的最后一日,才发现不仅是工作上的同行,还是兴趣上的同好。因为时差关系,这个话题昨晚没有多聊就相互告别了。祝他好运,并希望能保持联系。

我们这位同事业务上为人上都是很好的,这几年独撑北京办公室的 IT 工作。小豆子工作这些年,相交了一些可称朋友的好同事,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从去年开始,多伦多本地一些共事多年的同事就是离职的离职,高就的高就,大有瓦岗星散之叹。北京这位同事是春节前决意要离职回老家的,只是因为节前办公室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替补,他多留了几周,直到平稳过渡(多好的同志),也才有了昨日的话别。

京剧里,小豆子觉得最有气氛而又不失英雄之魄的话别,是翁偶虹老先生据老戏《灞桥挑袍》改编的《灞陵桥》。关公与曹公在灞桥上下,一人一句念出的那首诗,很能表达英雄惜别时的心情。固然当时的氛围是曹营众将杀气腾腾,关公业已察觉一二,可曹公尚不知情,只是一门心思地送别。抄录如下:

有劳相送到北关,
略表寸心意拳拳。
高友常共云天远,
匆匆话别下雕鞍。
马上打恭恕怠慢,
一杯水酒奉征鞍。

《文昭关》里,东皋公为数不多的几句唱,都很有诗意(其中本有化用宋诗之句)。单说接伍子胥回庄时那两句流水:“男儿四海皆朋友,人到何处不相逢”,果真是看穿世事的隐士风范。再后来伍子胥乔装改扮,准备混出昭关的时候,冲东皋公和皇甫讷各行一礼,并表达了感激之情。二公未答一言,更没有什么惜别的言辞。看看东皋公那“人到何处不相逢”的言辞,就可知他对聚散的态度了。

人生聚散,当有如此心境。

不过,这很难做到。退而求其次,曹公的那种,也是男儿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