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上)

小豆子认为,大约知道李成儒是谁的比知道史依弘是谁的要多得多。

这就可以解释下面这个趋势了:梨园百年琐记这两周史依弘的页面访问量突然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原因呢,很简单,据报,“李成儒承认与史依弘分手”。

史依弘页面的访问量
史依弘页面的访问量

所以可以想象,很多影迷,李成儒的影迷,在看到这样的消息后,必然要上网查一下这位前夫人的情况,于是,琐记相应页面的访问量也就增加了。

如果有时间,单独搞这方面的研究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甚至成立一项课题,一门学科),从琐记的局部看,或者从 Google 的大局看。有时候,一个业外的新闻,可以从某种意义上促成京剧的“普及”,当然,这种普及很片面。不过,眼球时代,能够争取到眼球,也不容易了。

看一下下面这个趋势,和京剧有很大关联,其搜索次数在今年中旬突然爆破性地增长。留个扣子,谁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与京剧有关的关键词?

某一个关键词的趋势
某一个关键词的趋势

三天后的8月1日揭晓 表情 到时候接着聊这个话题。

提笔忘字

今天公司要开个送别会,送两口子到迪拜去。于是昨天开始有人张罗写欢送卡。要走的是阿拉伯人,正好本部也有个阿拉伯大姐,于是她想写几句阿拉伯话。不过,拿起笔来,描了又描,死活想不起怎么写了,只好上网搜去了。

其实在小豆子看来,阿拉伯文无疑是世界上最难认的文字之一了,提笔忘字也许可以理解。一问之下,吃了一惊,原来就贝鲁特来说,高中以后,凡是理科的科目,虽然上课都还说阿拉伯话,但是作业也好、考试也罢,就都是英文的了。到了大学就更夸张了,因为她的专业就是理科,所以四年下来全是英文(当然,口语交流还是阿拉伯话)。再算上她毕业后工作、出国,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拿笔写过阿拉伯文字了。

这是很可怕的西化结果,连本国的文字都在自己的教育制度下被遗忘。国内的英文教育还没有夸张到这种地步,幸甚!

虽然在国外,但整天打中文、看中文,所以小豆子曾经自认中文还没有退步。不过去年回国的时候,到银行办事儿,填表什么的还没问题,最后人家告诉在表下面写一行字,大约意思是“我同意什么条款”云云,这下子坏了,有两个字花了十秒钟才确定具体长什么模样,写下来看看,没错儿,交上去了。这也算拼音的一个弊端吧,长此以往,文字光记了个大概形儿。可怕……

所以后来在中关村买了个手写板,现在录入剧本的时候就等于手抄一般了,速度也不慢,感觉好多了。

提笔忘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儿;键盘敲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胡侃人算天算

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是也。

本来预计本周开始早上会有闲功夫整资料,结果晚上非但没有功夫,早上也没了,更别说前几天幻想着早上起来和网友聊天了——同事迈克尔礼拜天打自行车上摔下(到底怎么回事儿还得他回来后才知道),住院去了,小豆子这两天早上全去补缺儿了……

压了几个剧本打算更新,看来要到周末了。明天要一早去图书馆借、还书,那么早去还是头一回呢。

说回上方谷这段。据《空城计》宣扬,“诸葛从来不弄险”,为此,司马懿还专门呸了俩儿子。但《三国》看下来,发现诸葛亮实际上用的都是险招儿,比如动不动就让刘备一人儿(或者最多带个赵云)去赴会,而遍观武侯派将也好,用计也好,从来不给自己留后路,一支将令派下去,大将无论存多大怀疑,也得照着去做,准保应验。比如华容挡曹,人家关公说得好,万一曹操不走华容道呢?诸葛亮说了,要是不走,我就输你大印,于是又一番赌头争印,而你没看见诸葛亮再派一支人马到大路埋伏——他就从来不担心这个万一,从来不搞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因为他料的事儿总是准的,用不着防备万一,有第一方案足矣。可这么长此下去,到底栽了一个跟头,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跟头,他要在上方谷周围埋伏下人马,预防司马父子跑了,那什么事儿可就都解决了。所以小豆子要说,武侯其实一辈子都在行险招,并不是小心谨慎。

说到《空城计》,每次听到司马懿呸俩儿子,小豆子都要笑,而从录音上听,底下的观众也都要笑。这戏再熟不过了,但到这儿还要笑,不知道各位是否也是这样呢?

从下周开始……

从下周开始,或者说从明天开始,上班的作息时间就变了,整个往后挪移两个半小时,以适应在美国中部及西部的鬼子……

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戏考的更新大约会跳到早上来,因为到时候早上写 Blog、更新网站的时间比晚上可能还要充裕。试试看吧,按说,早上应该是最出成果的时间段——只要不睡过头了。

不过再颠倒过来,对于国内的朋友来说,你们会看到戏考在晚上更新内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上午。

有一个时间差也挺好,早上也许还能上网和国内的朋友聊聊呢 表情

“访问该网站可能会损害您的计算机!”

今天要到网上查一些与中国京剧院有关的资料,于是很自然,在 Google 里敲入“中国京剧院”以及其他相关的关键字,结果出来了。不过注意,与中京官网有关的网页,在搜索结果中有如下的警告——“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

Google 中搜索中国京剧院
Google 中搜索中国京剧院

在 Google.cn (谷歌)的搜索结果也是这样,点了之后,就是这样的网页

恶意软件警告页面
恶意软件警告页面

没想到,去趟中京的网站,还要“风险自担”。当然,后来进去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并不能就此怀疑中京在他们的网站上植入恶意软件,来害戏迷。小豆子也无暇去挖他们的 JavaScript 一类的源码看看到底什么地方存在“风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很多新兴的戏曲院团网站,或者演员自己的官方网站,都在视觉上炫而又炫,Flash、JavaScript 一类的特效用到极致,让访者无从下手;而本身又只能在 IE 下面看,否则就面目全非,这种很不合 Web 标准的站点,是应该纠正的。被误判为有恶意软件,小豆子想与这些特效的滥用是有关系的。

顺便推荐一下,各演员的官方网站中,小豆子认为李海燕的网站做得就很精致淡雅,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对那种开篇就是一张大 Flash 动画,点入后又是各种 gif 图片晃动、JavaScript 字幕乱走的形式,实在看不惯。

《哭祖庙》

汪笑侬的戏,好极。最近连着更新了几个《汪笑侬戏曲集》里的剧本,很多都是小一年前合意太爷敲来的。不过和原来《戏考》上的汪本差不多。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戏考》上原来那些也不少是合意太爷敲来的。

最初听汪笑侬的唱片,是从老梨园下的,那会儿还不知道什么是海派,不过像《刀劈三关》这样的戏,当初一听之下,甚妙。后来大约就神往那超长的《哭祖庙》。当然,后来是听到了,何玉蓉的,等等。

记得当初看资料,都说这戏大段反二簧,百余句,后来有了剧本一数,也就八十几句,不明白这里面的出入在哪儿?当然,不排除流传期间砍掉了很多。比如像以前考得的《凤鸣关》,那也相当长呢。

汪笑侬似乎很擅长把一小段文字故事点化抻长成一出好戏,或者说注水的能力是很强的,《哭祖庙》就是一例。前面是西皮的腔儿加做工,后面纯反二簧的唱工,很耐听。

上次饭桌上合意太爷讲典故,说有一次演《甘露寺》,演员误场,台上的乔国老得耗时间,就问乔福,可知道他刘家的根基?乔福答不知,于是乔国老就在台上开始大段的唱了,头句就是“汉高皇手提着三尺宝剑,灭强秦破暴楚才定江山”。当时听到这儿,小豆子琢磨这词儿着实地熟,一时想他不起。事后想大约这就是从《哭祖庙》移过来的。是呵,北地王在祖庙的一大段唱,就是两汉三国的简史。

每次听全部的《哭祖庙》,开始金殿一场总想笑,因为刘谌有句词儿:“刘谌控背忙躬身,尊声父皇龙耳听”。刘宝瑞的相声说,皇上浑身上下都称“龙”,就这耳朵不能叫“龙耳”,那不是“聋耳”了么。刘谌就这么在金殿跟他爹说“聋耳”,难怪后来一脚给踢出来了。

不过,倒霉的刘禅,又何止是“昏昏沉沉”“睡了几十年”,也确是个“聋耳”。

有人买了高百岁的《哭祖庙》音配像了么?交流交流?说道说道?

《哭祖庙》何玉蓉饰刘谌
《哭祖庙》何玉蓉饰刘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