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个剧目

将近隔了三周后,今天戏考更新了两个剧本。一般来说都是一周有一次更新,但这次拖了这么久,而且又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只能抱歉地说让大家久等了。不过流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熟悉戏考网站的朋友可能早就注意到,首页有三个计数器,除去最下面记录总访问人数的以外,页首处有两个,分别记录着总剧目数和总剧本数。这次更新后,总剧目数达到500!而总剧本数达到500已经是10个月前的事情了。

两个数字有着不同的意义,总剧目数代表着戏考现在收录了多少出剧目的剧本,而总剧本数包含那些同一剧目而不同版本的剧本数目。这次500的意义是:京剧至少有500出可以考证到剧本的传统剧目。再比较一下现在舞台上所上演的数字,真是天地之差。

这次更新的两个剧本也很有典型性,《霸王别姬》是经典中的经典,仍在舞台上上演着,同时戏考网站还收录着其他版本的三出。而《二姐逛庙》,不但里面唱的是梆子,且大约除了在曲艺里偶尔能听到与其有关的片断外,这出戏算是已经绝迹舞台了。如果你仔细读这个剧本,可能会觉得:这戏没不没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太俗了。是的,京剧的发展过程中,淘汰了很多像这样没有太大意义的剧目。不过从这出戏刊在原《戏考》第八册的情况看,在当时来讲,应该还是一出相当受欢迎的剧目。

我们不奢求所有曾经在京剧舞台上出现的剧目都能再被恢复,但我们也不能扔掉太多吧。

《振飞曲谱》

一大早起来就收到如舸斋寄来的《振飞曲谱》电子版,很感动。最近一段时间净收剧本了,还都是整本书整本书的收。人多力量大啊。

根据文件看,这套书来自超星,但奇怪的是,小豆子此前和今天在超星上查找,都没有查到。这次根据发来的超星的 SS 编号直接下载,也没有成功。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这本书原先在站上的目录是由 QYZZ 提供的,显然,那部分目录是最开始出版的那本,也就是后来的所谓“上册”,“下册”已经和俞振飞本人没有关系了。

戏考现在做的是剧本,曲谱部分自然不会去动它,只是根据这套书整理出纯文字的剧本来。小豆子稍后会将这上下两册的文件转发给樱子姐姐,相信不久的将来,对曲谱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在中国戏曲曲谱网看到。

又是好消息

一个周末,两本书到手:《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范钧宏戏曲选》。这都多亏了 door 和 door 夫人——zinnia。

door 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来了一封信,说现在康奈尔,在那里的图书馆找到些书,有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小豆子就说,这个这个无有,那个那个也没,door 说,慢慢做。到了本周末,传来了两本,door 的话:“不用谢我,都是你嫂子干的”,所以这里要把豆嫂 zinnia 提一下,感谢感谢!

小豆子早有心南下美国的哪个图书馆去活动活动,因为通过网上查询得到的情报,好多像这样的书,在美国很多大学都有。这件事情听起来虽然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些书国内的高校也是有的,但要想借出来一观,真是难了。

眼瞅着被“通缉”的书一个一个“落网”,高兴啊 表情

两本书的目录:

《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赤壁鏖兵、选元戎、变羊计、请医、连升店、涿州判
《范钧宏戏曲选》:猎虎记、九江口、三座山、强项令、战渭南、调寇审潘

《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
《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

好消息

今天收到痴菊叟的来信,得知站上现在《京剧丛刊》与《传统剧目汇编》所缺的各集已经搜集齐了。已给老前辈发信致谢,在这儿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好消息。稍后会把站上的总目更新一下,以列出《传统剧目汇编》中各剧本的藏本版本。

不过这些新搜集到的剧本暂时无法开放录入,即如果您现在来信向小豆子索要其中的某个剧本来录入,会被小豆子告知不行,因为资料现在痴菊叟手中。虽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放还是个未知数,但小豆子已经感到很高兴了 表情 毕竟,这么难弄的资料,一下子搜集齐了。不管在谁手中,起码是已经远离了如大型图书馆的资料室那种可望不可求的高阁,来到了民间。而资料的普及,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除了痴菊叟,还要感谢帮助他的不知名的朋友。

顺便说一下,《传统剧目汇编》里产保福的本子真多啊,据《中国京剧史》介绍,产保福“一生潜心研究艺术,并收藏和抄录了大量艺术资料和脚本,后全部捐赠给戏校。50年代出版的《京剧传统剧目汇编》中收有他的藏本60余出”,今日一见,套句戏词儿,“话不虚传果是真”。

拂去政治的尘土

据说,当年程砚秋被迫把《锁麟囊》的本子改了,是很不情愿的。

在程砚秋故去后出版的《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里,虽然收录了这出《锁麟囊》,但是那里面的“实囊”已经变为“空囊”。剧本脚注中,尽管保留了部分原本的词句,但仍有多处改动没有注明的。开头的部分写道:“原剧本个别情节,在砚秋同志生前,曾经他的同意,作了一些修改。”哦?是吗?

不管怎样,《锁麟囊》在当年的“头衔”是:“宣扬缓和阶级矛盾及向地主报恩的反动思想的剧本”。

现在小豆子找到了于1947年8月5日由上海戏学书局出版的这本《锁麟囊》单行本。这本比上世纪那场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斗争早了近十年出版的剧本,应该说是保留了《锁麟囊》的原貌。

《选集》里的《锁麟囊》自然仍要保留,此外,这本单行本也要录入,能在今天同时保留并鉴赏不同时期的《锁麟囊》剧本,是一件既让人感怀又让人高兴的事情。

《锁麟囊》单行本
《锁麟囊》单行本

牛王

最新增加的《芭蕉扇》剧本,是《西游记》上的节目,《三调芭蕉扇》的故事,非常有名。

只是一点,这个剧本上,通篇的牛魔王,都作“牛马王”。小豆子想,牛魔王这个人物如此经典,《戏考》的编辑王大错,如何会弄错了呢?这牛魔王和牛马王可是两位不同的尊神。

显然不是找不到“魔”这个字码。因为在剧情介绍处,分明印着“备经许多魔难”。这里的“魔难”,显然比“磨难”要艰苦了。那么既然能够印出“魔”字,却为何是“牛马王”?莫非王大错编辑自小听得故事就是“牛马王”?

另一处就是牛王的老婆罗刹女,在这出戏的剧本上作“娥叉女”,又是一个音似而非的名字。

其实,手边有本《西游记》,顺手一翻,这人名当不会弄错。那么是否是旧时京剧舞台上把牛魔王称作牛马王呢?小豆子不得而知。自然,本着保留原貌的做法,整理好的这出剧本上,依旧是通篇的“牛马王”。

或者如皇兄所言,“魔”、“马”上海话里是一样的,而《戏考》的编者王大错,正是那方人士。

牛马王
牛马王

《挡亮》

京剧就是这样,有些东西讹传到最后便没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今天如上次所说,做了本年度最后一次剧本的修正,其中这出《挡亮》的剧本,需要说一下。

最初这个剧本是以《挡亮》的名字出现在戏考网站上的,后来好像是 xued 大哥或者哪位在坛子里提到,不是挡的陈友谅嘛,怎么是挡“亮”呢?于是这个剧本又被改成《挡谅》。直到今天,再次改回来。

为什么再次改回来呢?这里面不光是一个要尽量保留文献原貌的原则,事实上,《戏考》里的文字,有些明显是排版造成的错别字都是会改过来的,而对于讹传或者由来已久的错字,保留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这种讹误那个时候就有了。但这个挡“亮”是否是讹误,查阅了不少资料后,小豆子还真不好说了。

先以《戏考》为例,该剧前言处明白写的是“陈友谅”,而且戏文也是如此,可偏偏剧目标题写作《挡亮》不说,前言处还有这么一句话:“枥老旧见梨园中,扮演康茂才赌头讨令,释放陈友谅一剧,剧名《江东桥》,即将第一次用兵事实,变本加厉,仿效《三国志》关公华容道义释曹操而踵成之。盖编排戏剧,万不能与旧本一一吻合,惟以任意点缀,令观剧者动目为长。此剧定名《挡亮》……”这陈友谅的名字与《挡亮》出现在相差不远的地方,难道当年编《戏考》的王大错没有意识到,这“亮”与“谅”不是一个?可是,大错没有作任何解释。

再以1957年出版的《京剧剧目初探》为例,书中《挡亮》一剧用的是“亮”字,但剧情介绍是“陈友谅”,而且陶君起先生也未对这个剧名提出任何质疑或说法,其他剧目如《荣阳关》等戏,都在注释处说明此为讹误云云。

如果这只是“亮”、“谅”间的讹误,为什么两位编辑都不指出来呢?而且还是这么明显问题。

那么,如果这不是讹误,那“亮”代表什么呢?京剧中的三挡:《挡曹》是关公华容道挡曹操,《挡幽》是申伯侯骊山挡周幽王,《挡亮》是康茂才江东桥挡陈友谅,前两挡没什么说的,这《挡亮》——何解呢? 表情

《三疑计》们

昨天更新的两出剧本,有一出《三疑计》,实际上是梆子戏。

当初《戏考》的编者王大错先生,在编修《戏考》的时候,除京剧剧本外,还收录了少量昆曲、梆子、秦腔戏,昆曲如《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等,梆子如《汾河湾》《送银灯》等,秦腔如《人才驸马》等。其原因,盖在《戏考》成书时,这些戏在舞台上颇受欢迎,且京昆不分家,皮簧与秦腔在词句构造很相似,细分反倒很难了。就连后来陶君起先生所编《京剧剧目初探》,也说有些戏“因为清代末年京剧在北京和梆子有过同台演唱的一个时期,不易分辨其当时为梆子抑或是京剧形式……姑且列入,留待考订”。

不管怎样,有幸读到《三疑计》的梆子老本,一个字的印象——“糙”。这并不是要把整个梆子艺术形式都否掉,只是单就这个戏的本子来说,实在是糙得很。这个“糙”的感觉是在和后来由荀慧生先生改编成京剧的《香罗带》比较下产生的。

荀慧生先生在他的《香罗带》剧本前言写道:“梆子传统戏有《三疑计》,为一出别具情趣的悲喜剧,我幼年时曾多次演出。但仅短短一折。我改演京剧后,即就此折情节,丰富加工,增益首尾,改编为京戏。”

值得佩服的是大师点石成金的妙手,两个剧本一比,高下可见。事实上,京剧里像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不流行或者粗糙的戏,经大师们一点,改头换面,变成了传世佳作。比如像这老本的《女起解》,糙得也是够可以的。而时至今日,还有很多这样糙的本子没有被大师们点过,也就封尘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了。而如今的演员,却要去把已经成为金的戏去糟改成石,而放着大堆的石头视而不见。这样下去,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了。

《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背后的故事

今天更新的剧本,有出《瓦口关》,来自《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这是又一个名家剧本选集的开始。

《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
《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

2004年小豆子暑假回国,在此前小宇希在论坛留言,说买到了《郝》本。于是小豆子到北京后,与小宇希在欣赏完清华的京剧演出后见面,借来了他的这本书。然后小豆子准备拿来复印,而就在此时,孔夫子上又出现了一本《郝》,于是赶忙下订单,买了回来(同一时期还买到两本《传统剧目汇编》及尚小云《双阳公主》单行本)。而小宇希的书,就在小豆子家放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再见到小宇希,还书的同时,换来了《唐韵笙舞台艺术集》。这本书后来复印了一份(同期复印的还有《欧阳予倩戏曲选》、《逼上梁山》),原本交还小宇希,复印本带回番邦。

小宇希一直是在孔夫子上比较活跃,前些时已买到《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这样看来,下次“《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背后的故事”,还会和他有关了 表情

也正是有像小宇希、痴菊叟等等这样热心的人提供线索、提供资料,戏考所收的剧本才越来越丰富、完整。

《庶几堂今乐》

本朝太祖有言:“知识越多越反动。”

随着剧本的不断挖掘,越来越多的“反动”、“不健康”的剧本露面了。这其中,有像《京剧汇编》那样包罗了几乎原封不动的老剧本(注意:几乎原封不动,个别地方仍然做了处理,不能太“反动”、太“不健康”)。

今天挖到清朝时刊印的《庶几堂今乐》。先看一下《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里给它的定义:

《庶几堂今乐》,京剧剧本集。清余治作。共收《活佛图》、《风流鉴》、《回头岸》、《硃砂痣》等剧本二十八种。成书于太平天国时,剧本中对农民起义多有诋毁。

难怪这个集子会被整合到一套叫做《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的书里(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学苑出版社出版)。“反动”的东西自然“不登大雅”了。

这可是比《戏考》还要古老。这套书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马氏不登大雅文库》影印,显然,这个马氏在收录中,没有把《庶几堂今乐》收全,因为里面只有剧本六种,而不像上面词典里说的“二十八种”,那些“诋毁”农民起义的剧本也未见到。那个有二十八种剧本的光绪庚辰年(1880年)元妙观得见斋书坊藏版恐怕是难寻难觅了,呜呼哀哉,也只有聊胜于无了。

剧本名目:《义犬记》、《回头岸》(缺一页)、《推磨记》、《育怪图》、《屠牛报》、《老年福》。这六出戏除去报应循环、阎王小鬼一类之外,还都算是积极向上的,每剧标题下有小字,道明剧义,分别是“惩负恩也”、“惩赌也”、“敞虐童媳也”、“惩溺女也”、“警私宰也”、“劝惜谷也”。

从剧本中窥看晚清的京剧,别看剧名都挺像样,跟昆曲似的,却已经是水词泛滥,就以《义犬记》里见到的第一段唱来说:

你两个为何因今朝杀狗,
可知道看家狗功并耕牛。
杀了狗有罪名律条知否?
它阴魂阴司里岂肯甘休?
吃狗肉要遭瘟尚该戒口,
何况你亲手杀更结冤仇。
你两个苦人身未曾修透,
倘若是再作孽难得胎投。

《义犬记》封面
《义犬记》封面

有希望看看或者打算录入的朋友尽管说,反正小豆子也要扫出一份留底的。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