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戏剧舞台上会上真马吗?”Lovrick 教授问同学们,“那么这篇戏文(《琵琶记》)中手下说‘请下马吧’,是如何表现一个人在马上、马下的呢?”
在同学们都想出手下来装扮成马的答案后,教授借过一把雨伞,走了个圆场,并解释了马鞭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人如何解决舞台上骑马的问题的。”
那么小豆子要说,这就是洋人看到的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的又一个不同点。
而何止是马,这么一根鞭子,把所有人能骑的四条腿儿动物都包括进来了(两条腿儿的呢?不知道了。还真没看过神怪戏。或许某出《封神》、《西游》一类的戏中,有某大士骑着凤凰手里拿根鞭子的造型,也未可知)。
恰好今天整理《十三妹》的剧本,想到一个相关联的问题:京剧中没有“趟驴”这种说法,而剧本中十三妹上来一番马趟子后,唱到:“催动驴儿趱路径”,与前面剧本上写的“趟马”显得不协调。不过话说回来,那么一根鞭子,她说骑着什么就是什么吧,也许驴也走出马步来了。 戏还不就是演员说什么,台上就是什么嘛。
豆豆阿,骑驴和骑马的区别不在骑上以后,在骑之前带马和带驴的动作上。带马手持马鞭的头,带驴则把手握在马鞭的中部
谢谢!如此说趟马和趟驴一个样子了?
确如Anonymous所说,分别在带驴带马的动作上,而且上马下马的动作也和上驴下驴差别很大。有空看一出钟馗戏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