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的艺术

马三立说过个相声,就是叫《起名的艺术》。浏览一下几大科班的学员艺名,不难发现,起个艺名是有些道道儿的。

起艺名应该不是件难事儿,因为人家孩子姓是现成的,中间的字是排下来的,唯一要原创的就是最后一个字了。而这最后一个字,用些好听、吉祥的就可以了。如果兄弟几人同科,可以找些相连的字,比如“文武”啦(孙盛文、孙盛武),或者都选个同一偏旁的字啦(茹富蘭、茹富華、茹富蕙),等等。

借用古人的名字是一个好办法,这也是小豆子最近才发现的。找个和你同姓的古人,两个字的名字拆开,姓和名中间加上该排辈的字,就好了。列举一些:

韩富信(富连成科班)
韩盛信(富连成科班)
许盛仙(富连成科班)
徐盛达(富连成科班)
班世超(富连成科班)
苏世武(富连成科班)
赵德普(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张德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周和桐(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陈金胜(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姚玉刚(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张玉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韩正信(上海戏剧学校)
刘化秀(复兴戏校)
等等……

当然,上面所举不排除正好与古人的对上了,但是像班世超、韩○信(竟然有至少三个姓韩的用这个“信”字!)这样碰巧用上的概率应该是很小的。

按字排辈再取艺名,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可惜1949年后大陆不用了。上次发帖询问,从云樵处得知,台湾的复兴戏校的排名仍在延续,都到“宇”字了。排名之长(“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伦理道德,大汉天声远播寰宇,河山重光日月辉煌”),让人叹为观止。给学生起个艺名,让他们随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并心怀培育自己的科班,应该是以前科班能培养出无数能人的一个原因吧。

《起名的艺术》上有3条评论

  1. 嗳,我也觉得排辈取艺名挺好的,大陆为啥不能恢复呢

  2. 大陆取消的原因应该是因为艺名属于“旧社会”的“旧东西”,要除去。甚至有些以前有艺名的,1949年后也改了,比如四维学校的很多学生,后来入了中国戏校,都纷纷改名,比较著名的如刘维蔓改作刘秀荣、李维艳改作李鸣岩、钮维骠改作钮骠、朱维义改作朱秉谦等等,都应该是出于“除旧”的观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