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一笑

也许你以为戏考和京艺关于转载剧本讨论就那么静悄悄地没了,而实际上,通过豆腐从中走动,近一个多月,小豆子一直和京艺的站长小生在下面通电邮——转入地下的原因据说是小生站长希望私下说这事儿。

不过,一个多月并没有多少进展。

这里是戏考的 Blog,目的就是公开与戏考有关的事情。小生站长不喜欢在论坛讨论,私下讨论没问题,但有些事儿,小豆子总还要给关注戏考的朋友汇报的,比如昨天收到的这封信(之前谈到了戏考的转载协议,即注明出处、录入人及协议本身)——

小豆子你好:

我已经让编辑在每次转载时注明了出处,至于您说的什么转载协议,目前国内网站没有先例,数据库也没有在文章里加链接的功能,所以无法实现,请体谅。

京剧艺术 站长小生

所谓的“可发一笑”,就是这个“先例”说,因为国内没有按照转载协议办事儿的先例,所以京艺也不打算这样办?

已经回复小生站长了:“一个戏曲门户网站这么转载另一个戏曲专题网站的内容,国内怕是也没有先例吧?”

按说这事儿还在私下进行中,把什么都拿出来曝光也不太好,不过这次的回复是几次通信中最有意思的一回,权且立此存照,想来小生站长亦不知戏考的 Blog 为何物,且看不到这儿呢。

当然,还是要尽力把事情向积极的方向推进,并会在此向大家及时汇报。

梨园的录音及《坐宫》

其实是俩题目,合一块儿写了。

最近在大批量恢复梨园的老录音,一来就像上次说的那样,这是一件不太费功夫但是看起来很出活儿的工作 表情 二来希望早日把录音恢复晚,然后就可以进入正常的更新轨道。

一次恢复很多录音的话,首页显然不够显示的,而更新记录的页面又太长了,所以现在有几个子页,可以只查看新增或者恢复的录音,甚至局限于某一年(当然,目前为止只有20072008年)的更新记录。

原来有人问过梨园录音恢复的顺序很诡异,看似一批一批同一剧目的录音都恢复了,但是各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似的,或者说,没有任何规律。

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梨园搬家录音恢复的顺序:首先是所有音配像所用的录音,然后是现代戏录音,而后是电影录音,再之后就是现在进行中的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的录音。因为小豆子的电脑是英文版 Windows,中文文件的排序并非按照拼音,而是按照 Unicode 编码排的,而 Unicode 中汉字的排序基本是以偏旁部首归类的,所以你就看到了经常是一批宀盖头的剧目更新完后,又一批扌手旁的剧目更新,往后还有艹字头啦,氵点水啦一类的组合,皆因为此。

照目前的速度,最多再有二十五次应该就可以恢复完(取决于每次更新的量)。恢复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录音自己没有,得四处打听打听。而且为了不让每次更新都只有恢复性质的录音而让人觉得无聊,每次也会捎带增加一两出以前没有传过的录音。

关于录音,特意提一下程君谋的《坐宫》。程先生的《坐宫》有两处明显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一处可取,一处值得商榷。杨四郎给公主吐露实情的快板,介绍他几个哥哥如何遭难,别人唱到自己和八弟被擒即止,转唱“我本是杨——”,然后公主喊“噤声”,两下看后问“杨什么?”而程先生此处继“我三哥被马踏尸骨泥烂”之后,尚有“我五弟五台山参道修禅;我六弟镇三关威名震显,我七弟被潘洪箭射标杆”,然后才是“我本是杨——”,这时候的铁镜公主除非是傻子,否则早知道面前这个就是杨四郎了,因为他把杨家七个人儿,六个全数了。结果公主还继续问:“到底是‘杨’什么呀?”不甚妥。

另一处可取的地方是杨四郎之后的盟誓,别人唱到“我若探母不回转”之后,都是快板转摇板,犹豫一下,公主问“怎么样啊?”,才“罢”一下,“黄沙盖脸尸骨不全”。这是和前面公主盟誓相对应的。但是这里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同的,公主盟誓,是尚不知驸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犹豫犹豫是很正常的,而杨四郎的盟誓,是要争取公主的信任,要表明自己肯定“一夜还”,来不得半点儿犹豫。所以程先生此处四句快板一唱到底,中间没有间断,就是表明杨四郎的决心。甚好。

现在演员唱《坐宫》都唱皮了,俩人上台一顿快板,最后翻俩高腔,鞠躬下台,大约已经没有心气儿去细细琢磨了。

最近很忙

《白毛女》里老杨唱的“连日里东奔又西颠”,就是这两个礼拜小豆子忙活的写照。

工作上的事儿是一件接一件,导致上个月 Blog 的帖数首次出现个位数。一叹。结果上次的扣子让 gcd0318 说成“卖关子”,再叹——咱可没有这意思,主要是一忙,就这样了。

先解上回的扣子:新编的京剧《梅兰芳》,梅老板一角由老生行的于魁智和青衣行的胡文阁扮演,两个行当性别相反,不涉及神化迷信……

上月底抽空更新了戏考的剧本,而且时不时地恢复梨园的录音。但其实这是最大的偷懒。戏考的剧本有一些存货,整理好了,就等着往上面放,所以费不了多少功夫;而梨园的录音是恢复性质的,传一下,也不太费时,况且一次能恢复好多,显得挺出活儿的。文字资料整理是最费时的,也是最近一直没空弄的,无论新的剧本还是琐记,这周末可算有空了。

最近的情况汇报完毕,这阵儿的忙劲儿也算过了,希望恢复正常吧。

也说“一个人物俩行当”

(前一阵大忙一番,今晨又去爬电视塔,下午才闲下来。)

前些时看 gcd0318《一个人物俩行当》,当时想发言,没有功夫,拖到今天,索性写详细点儿,算是个注脚。

一个人物俩行当,除去时间推移人物年龄渐长的不算,有几个例子还是很有趣儿的。

李克用和周德威是一对儿好例子。李克用在《飞虎山》、《太平桥》、《反五侯》、《五龙斗》等一系列五代戏中都是花脸,唯独如今的《珠帘寨》用老生,多传为老谭谭鑫培所创,非是。很久以前转过齐如山的考证,此始于余三胜,老谭宗之。而周德威呢,又是除去《珠帘寨》外,在《飞虎山》、《太平桥》等戏里都是老生应工,大约《飞虎山》离《珠帘寨》不远,那会儿的周德威还扎靠,后来就是纯“先生”打扮了,恢复《残唐五代史》里神机军师的面貌。《珠帘寨》的周德威也有武生、老生演的,但大约因为李克用已经是老生了,台上生角儿太多不太协调,才派武二花。说实话,《珠帘寨》是周德威在五代史头一次亮相,花脸的形象与后面诸葛亮般的形象差得太大了。

花脸和老生转换的另一个例子是三国的司马懿,这个大白脸屡次与诸葛亮作对,舞台上依然是花脸和老生协调的局面。但是在《逍遥津》这出戏里,司马懿却是老生应工。原因?大约是台上已经有个大白脸曹操了,弄那么多白脸一来不好看,二来那会儿的司马懿还是潜在的奸雄,白脸还未暴露。同台上已经暴露的华歆就是小花脸了,而说到此人,再往后到《受禅台》就进化到副净,也是一个人物俩行当的例子之一。

另外,如果算上在《胭粉计》凤冠霞披地还反串了几句小嗓青衣的话,司马懿这个人物可是横跨三大行当呢!

还有就是申包胥,在《长亭会》里是花脸,后来《哭秦庭》就是老生了。《哭秦庭》这戏是高庆奎创演的,现在来说是传统戏了,但当时来说应是属于“新编戏”的范畴,而既然是新编,在行当上有变化就不足为奇了,gcd0318 举的六十年代的新编戏《初出茅庐》就是这样,诸葛亮用小生去演。只不过纠正一下,当时马少波是推荐让夏永泉去诸葛亮。

新编戏对于行当的突破也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因为有“新编”的旗号,什么都可以打破“常规”,所以像新编的《成败萧何》可以是花脸来演韩信,《张飞敬贤》可以是老生来演庞统,而且不仅大陆的新编戏如此,台湾方面,《八百八年》可以是老生来演姜子牙,等等……

说回传统戏。同一出戏里也有一个人物俩行当的时候,而这里面就涉及到变化腾挪了。凡是涉及到神化啦、迷信啦(注:这两者什么区别小豆子一直没弄明白),老生、花脸变变已经不足为奇,毕竟这俩还都是一个性别的,而更厉害的是,你可以变性。比如《双蛇斗》,青蛇先是花脸,归顺了白娘娘之后,摇身变作女身,成了小青。再比如《盗魂铃》,金铃大仙也先是花脸,而后变成女身去骗猪八戒。这些性别的变化,都是由前后两名演员来演。另外说到《盗魂铃》,这戏何止一个人物俩行当,俩人儿把行当全演遍了。

京剧里遇到女扮男装的时候,旦角演员就要反串小生了(似乎没有往老里整去扮老生的),这也算一个人物俩行当吧,只不过和上面提到的前后两名演员分演不同,这是由同一个演员演出的。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花木兰》、《赚文娟》、《牧虎关》、《谢瑶环》等等。

思考题:有没有这样一出戏(传统新编不限),其中的一个人物由两名演员扮演,而两演员的行当性别相反,但不涉及神化迷信 表情 答案几日后揭晓。

一种怀念,一个愿望

周末,把梨园打理了打理。

对梨园的感情,在那个闲置了很久的《网戏纪事本末》里详细写过,这里不再絮烦。只不过这周末的打理,又勾起了历历在目的往事。

特别是看到一个个熟悉的资料提供人的名字:凤点头、品菊斋、铁杆戏迷、如風、xued、西城老軍、枯石瘦木,等等,想起来和他们在网上的交往已经这么久了。梨园及其论坛搬了几次家,而每次搬家虽然资料都得以保留,但人气却越来越不如前,特别是去年底的那次搬家没多久,多年的听戏谈戏论坛就突然白板一块儿了,及至在戏考上临时搭起坛子未久,整个戏考就又在大陆地区断掉了通讯,现在虽然恢复正常,但梨园人气上的损失是最大的,很多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听戏谈戏,甚至梨园,已经搬家了。

但小豆子从来都相信网络的能量,消息通过网络的传播,总是快速而广泛的。在向老梨园人致敬的同时,把这个消息再次打出:梨园和其论坛搬家了(http://liyuan.xikao.com/)。

至于周末的打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来把各录音的原提供人加上了,既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尊重,梨园也正是多年来靠着大家提供资料而成长壮大,这个传统是不能丢掉的。二来网站加上了搜索功能,也是梨园多年来的夙愿,得以成为现实。

除了向老梨园人表示怀念及致敬外,在此重申梨园对京剧艺术网的感谢。小生站长上个月指出梨园抬腿走人连声谢都没有,小豆子想这是误会了,也许当时的帖子沉了,站长没有看到。那么在今天重提梨园的时候,必须要再次感谢小生站长当年的鼎力支持,如果当年没有京艺网空间上的支持,梨园很难走到今天。

梨园依然在更新,而且恢复原有录音的活儿也还没完。实话说,接下这个摊子并不轻松。现在所希望的,就是梨园的老人儿及新朋友们,能够回到听戏谈戏论坛,捧一捧场,让我们曾经以及永远的梨园重现原来的气氛。

对骂

艺术果然是来源于生活的。

艺术(郭德纲的相声):

多听相声说明你爱国。我们街坊有一孩子,会七八国外国话,什么英语、日语、韩语、南斯拉夫语、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反正跟八国联军坐一块儿对着骂街没问题。跟他说你听听相声去吧。“不去,听不懂!”法律不管我早打死他了!会七、八国外国话听不懂相声。

生活(北京飞大连的飞机):

昨日11时30分左右,一架从北京飞往大连的飞机刚刚降落,正在乘客们打算收拾行李走下飞机时,一连串激昂快速的吵骂声从人流中传了出来。发生争吵的是两位女性。与一般吵架者不同的是:这两位“高素质”的吵架者先后用中文、英语、日语和法语互相辱骂……“大概是中年妇女说了句‘素质太低’之类的话,这一下子惹恼了年轻女孩(指母女俩中的女儿)。她挑衅式地问那位中年妇女:你素质高?懂日语吗?随即就开始用日语大声指责中年妇女。”曾学过日语的许先生说,女孩说的日语大多是侮辱性的骂人话,而那位中年妇女也不甘示弱,也回敬了一串日语。随后女孩又改用法语大骂,中年妇女照样用法语“接招”……两位女士的“多语种争吵”从飞机内的通道上一路吵到机场出口,除了日语法语两门外语之外,其间,双方还用英文“互敬”。

现如今会七、八国外国话已经不新鲜了,再骂也就显不出素质高来了。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强烈建议以后遇到对骂的情况,如果要显示自己素质高,可以用《八扇屏》的贯口数落,或者唱段京戏,“大骂贼(别忘了上口,zé)子”一段,再高雅的话来点儿《四声猿》什么的,料对方很难接招,包赢不输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