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掭头

看《三打祝家庄》的 VCD,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孙岳、景荣庆、张春华等的实况演出。头打祝庄的时候,演林冲的叶钧掭头了。

叶钧的掭头
叶钧的掭头

这种舞台事故,在现场看到也就罢了,能够出现在出版物里,还是很感谢出版社能够把现场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大家的。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演出的那场《龙凤呈祥》,袁世海也掭头了,只不过我们在出版物里看不到,因为袁老说了声“对不起”后,又来了一遍。出版社剪辑一下也就看不出来了。小豆子曾在豆伯家看过当时从电视上录下来的现场,中间好一大段尴尬,导播显然不知所措,镜头一个劲儿往观众席上的中央领导那儿拍,也是难得的景儿。

而如今中央电视台录播的节目,如果中间有什么舞台事故出现,都会在演出结束后补录下来,到时候在电视上播的就是“完美”版了。舞台上是完美了,但显然不真实了。在完美与真实之间选择,小豆子更希望看到真实的演出。

当然,掭头也终究不是好事儿。

梨园百年琐记2006年度大事评选结果

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糟糕的是,竟然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梨园百年琐记2006年度大事评选的结果,甚至不如第一届乐观。只有一票。又一次失败的运作,而且比去年还要惨。

除了需要反思运作手段外,小豆子只能把这次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推在去年年底的那场地震,至今北美与亚洲的连接还是很不稳定,更何况1月初的那段时间。大部分人访问不了戏考及相关网站,也就自然上不了琐记,更不要说有机会去参与年度大事的投票了。一场天灾,很遗憾。

不知道需要多少届,琐记的年度大事评选才有可能变成一个传统的回顾活动。不过毕竟形式是次要的,真正做到留心回顾过去的一年,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公布梨园百年琐记2006年度大事评选的结果,还是只有一条:“唐在炘作品——名家名段演唱会”举办

来函照登

收到一封信,大家同拆同观,小豆子是没那么大能量的。慢说没有“举手之力”,就是在这儿帮着呼吁呼吁都不见得有多大效果。但毕竟不能辜负人家一片爱戏之心,借这地方呼吁一下吧,看官里有能量大的,请帮帮忙了。

您好 听说现在戏曲院团 面临机制改革 南京是首例 但并不成功 接下来就是原身厉家班的
重庆市京剧团 我看过那团来 北京的演出 一个奚派专场 还有新编京剧 大足 很震撼 很轰动
听说他们团现在正是上升期 刚提出企业划 吞并改革 团里员工 要求独立改革
但并没有尊重大多数人的建议 现在使得能退的就退 刚引进的人才即将流失 不知道
您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难道刚刚有起色的中国京剧 就这样慢慢的 跨掉吗 能不能借您 举手之力 来帮助这些院团宣传呼吁一下呢

一个爱戏的人

2006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

2006年,我们在戏曲曲艺和网络间继续游荡,继续经营。回头看来,还是有不少个“第一”出现。是喜是忧,看官自评。

一、戏曲界的 Blog 元年
2005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小豆子以为,相对网络戏曲来说,2006年才正是 Blog 真正遍地开花的年份。本年,袁慧琴成为开博的戏曲第一人,随后,演员也好,戏迷也好,甚至剧团,都开始了自己的网上日记生活,这一切,似乎都要归功于由新浪造势的名人博客。显然,名人这张牌在今天仍然是很有市场的。新浪打好了,火了,而戏曲门户方面,梨园春秋也在用这个方法,拉到一批名人为自己的京剧博客造势,除了少数人外,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在一阵热闹之后,不去更新了。而作为第一个打出戏曲博客这个命题的京剧艺术网,显然还没有后发的梨园春秋成功。小豆子到今天仍然抱持当初的立场:戏曲博客门户的概念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做一个 BSP,尤其是命题性质的 BSP,很难。更何况,现在的京剧艺术网根本就没有意思再去把这个栏目经营下去的意思,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的态度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作为网站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去坚持把自己的网志写下去,更没有心思去把环境打扫干净(那里的广告成灾),有什么理由会让别人选择你的空间来做 Blog 呢?而戏曲 BSP 的冷清与个人 Blog 的红火,这个在2006年形成的对比,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网络去中心化的理论,一方面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些网站的经营者,把一个事务经营好是何等的重要,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就万事大吉了。

二、戏曲界的潜规则在网上被揭
2006年8月,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引来马兰与安徽黄梅戏剧院在网上一场嘴战。这场争论现在已经风平浪静,没有人再去提起,但观者并没有看到任何答案。双方似乎都在等待时间把这件事冲淡。马兰所遭遇的事情,无非就是戏曲圈儿文化界的潜规则。潜规则无疑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潜规则。马兰的这场风波算是告一段落,甚至于安徽黄梅戏剧院已经把嘴战的文章从网上拿了下来,但凡是发生了的,就别想把痕迹抹除干净。几个戏曲相关 Blog 之间在网上的碰撞,也是在网络戏曲世界的头一遭。

三、首家网络戏校出现
2006年上半年,梨园春秋网开办了首家网络戏校。“梨园网网络戏校是全国首家以互联网为依托,借助网络进行京剧教学的戏校。本校本着‘弘扬国粹,振兴京剧’的宗旨,特聘全国各京剧院团的专业演员在线免费教学。为广大喜爱京剧的各界人士与京剧院团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网络聊天室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单纯的网友聚会、邀请名家访谈已经有些“泛滥”了,有的演员甚至可以在一年内出现在多个网站的聊天室里,进行着音频或者视频的交流。但梨园春秋网能够用同样的资源和设备,变通为戏校的模式,绝对是一个好的点子。这不仅对自身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提高,也是在为京剧的普及做真正的实事。这是2006年各戏曲网站经营中少有的好创意。

四、北方曲艺网开站
北方曲艺,这个曲高和寡的领域,在网上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北方曲艺网。这并不是一个由政府运作的政绩工程,而是“由一群深爱着曲艺艺术的年轻人发起创建的”。目前的戏曲网站,形式上,门户概念依然是主流;而内容上,主流戏曲也是选题的首选。所以,像这种以北方曲艺为命题的门户网站实是少见,但我们的网络上恰恰需要这样的网站,才能在避免重复投资建设的同时,丰富网上内容,扩大艺术的受众面。小豆子始终认为,在内容上的独特,远比在规模上的庞大要强得多。北方曲艺网做到了,预祝他们能够继续做好,并坚持下去。新的一年,对于计划戏曲曲艺网站的朋友,是否会把眼光放得更广一些,更用心一些,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

五、中国秦腔网上电视
2006年9月,中国秦腔网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这个栏目“片长10分钟,通过对中国秦腔网创始人刘彭涛创办网站5年来的喜悦与辛酸,给观众讲述古老的秦腔艺术如何与网络时代接轨等话题及种种故事”。小豆子没有能看到这个节目,对节目也只有通过文字上的介绍来认识。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

六、京剧演出首次使用 Blog 做推广
碰壁后的新编京剧《悲惨世界》,在年底再次上演前,首次运用网络 Blog 的模式进行推广。尽管前期的准备是很专业的,很符合网络推广的各种标准,蜂鸣效应显然没有实现良好的票房收益。这是一次失败的案例吗?以结果看,是的。但如果以过程看,并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在网下,一个戏曲演出的推广,乃至运作策划,都不大可能按常理去完成。或者说,当你在试图用常理去运作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两个世界。网下况且如此,在网上又何尝不是?

七、国学辣妹出世
2006年10月,一个网名叫作“国学辣妹”的丫头在网上活跃起来,此人乃“一个19岁的中央戏曲学院大四女生,自称书白居易的第53代后人,立志献身国学,穿着性感的露气装,打扮得妖冶俗艳,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宣称连孔子都要勾引”。这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还是又一个自我炒作的小女子?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打着传统戏曲艺术旗号作自我宣传的人绝不止这个辣妹一人。事实上,大到港台歌星,小到辣妹、李玉刚或者吴汝俊,他们都会把自己与传统戏曲艺术拉上关系。如今传统戏曲艺术已是小众艺术,而也只有这种剑走偏锋,似乎才是最有效吸引眼球的手段。听腻了大众流行歌曲的观众,也会对突如其来的非主流产生兴趣。炒作的个人实现了他们扬名的目的,而真正的艺术,却仍然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

八、未播新评书片段泄于网络
今年年初,当萨达姆被绞死的录像被公布于网络上之后,引来的风波是很大很大的。而去年年底在网上流传出来的评书《金瓶梅》片断,在评书界引起的风波也是不小的。事实上,当梁军决定要录制这部《金瓶梅》评书的时候,引来的争议就已经不小了,这时是6月份。一番没有结果的争论之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而到了年底,该评书的片断却在网上惊现。从技术角度看,这无疑是很有时代性的事件。在八卦猎奇偷拍暗访窃听密报的今天,挖内部资料而现于网络之上,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了。只不过,这在戏曲曲艺界,实在是头一回遇到,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片断所涉及的内容,是让人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金瓶梅》。于是,网络及平面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讨论。梁军本人都不得不承认,“目前网络所出现的确为其录制的评书版《金瓶梅》里面的片段。但,究竟是谁、又如何剪辑放置到网络上去的,梁军表示亦不得而知”。随着越来越多戏曲曲艺圈儿内的人的触网,这种类似电影“枪版”的玩意儿也会越来越多。

九、宇扬评剧院举办五周年纪念演出
“宇扬评剧苑出现实体”曾经出现在小豆子所评的2005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中,而2006年,宇扬继续在虚拟与现实中成长。五周年的建苑活动,选择的是同时纪念花淑兰逝世一周年,而纪念的方式很传统——演出。戏曲,离开了演出,还有多少可以说的呢?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第一次,一个戏曲网站的周年纪念活动,在现实的台上搞一场像样的演出。戏曲网站建站周年的活动可以很简单,比如发个帖子,弄个红字儿;也可以很隆重,比如搞个纪念版,网友一起网聊。但宇扬却做到了搞一个实体演出。这是需要一定实力和社会人脉的,这说明宇扬在实体化的道路上走得很稳,而网上的发展也是中规中矩。

十、评剧演出首次通过网络直播
2006年另一个和评剧有关的新闻是首次网上直播评剧演出。其实,这场评剧演出并不是百分之百纯评剧,而是由德云社反串的评剧《秦香莲》。由于有郭德纲在内,媒体自然使尽手段去争取抓新闻,炒得也是相当火热。这场演出在3月23日于天桥剧场上演,磊客网全程直播,成就了这个首次网上直播评剧(甚至是首次网上直播传统戏曲)的大事。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次演出是为救助陆地园而举行的慈善义演。题外话:2006年真是有不少为救助陆地园而举行的义演、募捐,网上网下,但人们的义举善心,还是没能阻止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令多少人惋惜。

Blog 的燎原,使回顾这一年网络戏曲大事的时候,多了更多的选择。对比前些年,你会发现,唱主角的不再光是戏曲网站这样的个体,而是更多在网上活跃的网民,甚至圈内人士,正是 Blog 给了他们展现的平台。显然,网络戏曲还是在紧跟网络的发展,也让这一年中充满了新鲜事儿 表情

拾慧:我对相声总有那么一种期待

2007年1月14日

《戏牡丹》

《武家坡》这戏大家都特熟了吧。里面的“洞宾曾把牡丹戏”,小豆子在若干年前还不知道说的什么事儿,后来看书时候大概了解了。今天更新了这个《戏牡丹》剧本,大家一起看看吧,挺有意思的。

合意太爷说:“很龌龊嘛”。以前也说过格调这个话题,不过和现在的电影大片相比,这戏舞台上还是相当干净的。如果要复排这个戏,在今天的这种环境下,或许一出龌龊的戏要更有市场。

这个戏两个人对唱流水应该比较精彩,不过头一场牡丹有一大段慢板,不知道是否真是这样,还是后面有转原板的地方而剧本没有标明——否则可就太长了。这戏光读剧本只是一方面,一些表演上的特色并不能窥见。不过好在合意太爷学过这个戏,希望很快能在他的 Blog 里看到相关的帖子,咱也起起哄 表情

附一张《戏牡丹》的剧照,这戏比较少见,相关剧照也是少见。拍剧照的两位都还是很有来头的,演牡丹的王灵珠,上海的旦角,周信芳在商务印书馆所拍之《琵琶记》,就是他去的赵五娘;石月明,私淑汪派的老生。

《戏牡丹》石月明饰吕洞宾、王灵珠饰牡丹

据说婺剧也有类似的剧目,但意义相去十万八千里,大约是说牡丹是一个开药铺凡人的闺女,吕洞宾听说长得好看,就变个人形到药铺找茬儿,老头儿正没辙呢,牡丹出来和吕洞宾对话,最后把个神仙说的哑口无言,惭愧而去。本朝太祖曾看过此戏,四个字的考语:“人定胜天”。

哪天得找本《东游记》看看,原文到底是怎么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