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边界

随着两岸如履薄冰般谈妥了春节包机的事宜,飞机开始更接近于三通意义的直飞,相信更广泛意义上的“通”也会慢慢到来吧。是的,既然大家都有钱赚,都能省下不少时间和费用,抛开政治不谈,何乐而不为呢?实际上,商人在很多时候是相对来说最不希望凡事都捆绑政治的人群——只要有利而无大碍,那就干!

其它方面呢?比如艺术上,在这里谈,京剧上?文人其实是不应与政治有太多攀扯的,但是即便你的作品没有什么政治倾向,统治阶层一样可以找出种种“隐含”的东西来说明里面的某些“政治倾向”。所以,当你看到一个文人不遗余力地在艺术作品中掺入政治的东西,不要奇怪,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被别人解读成某些“负面”的东西(更何况有些时候即便你的作品是有正面的东西,也还是能被人“发现”其中“真正的内涵”来)。所以文人难做。也正因为此,两岸以前在这方面的交流也是很少的。

比如,《齐如山全集》,在大陆便没有公开卖的(图书馆还是有的)。昨天粗读了一下,里面很多与“共匪”有关的东西——这就难怪了。再如大陆的一些文学作品,恐怕也是因为有“红色”在其中而在台湾不能读到(而现在恐怕会因为有“大中国”的概念而被排斥)。这是很可惜的。

还有如在台的京剧演员的录音,不能因为他们去了台湾或是台湾培养出来的,就主观认为水平比大陆要差。不过很遗憾,小豆子发现每次在论坛发布的上传录音的帖子,台湾录音的点击率明显低于大陆的。大陆网友上网听戏的人多于台湾自然是一个因素,但是这也正说明,大陆的朋友们还是不能放开偏见,去欣赏同样艺术水准很高的作品。套句词,这些在台的艺人,真有种“夜明珠埋粪土光华难现”的感觉。再加上眼时下台湾“去中国化”的影响,很难想象,在今后,还有多少人会认可他们的成就?

搞艺术,应该如同做买卖一样,不要讲究什么边界。做买卖现在有世贸,只要双赢,就做它一笔,大搞全球化一体,不分彼此。艺术也应是这样,只要有艺术价值,那么就抛开政治,去欣赏它吧!更何况,同文同种;又更如齐如山、“台湾四大须生”等人,都是大陆过去的。

两岸间京剧交流近年增多,确是好事。如去年台湾国光剧团到京、沪演出;而大陆剧团也是每年都要到台湾演上几次。演员、编剧等的交流更是频繁。

因此,小豆子觉得有必要搜集一些在台剧作家的剧本,他们同样是名家,作品同样是名作。例如齐如山为梅兰芳所编的那么多经典,不能因为其政治立场的原因而否认掉了。不过,据西城老军说可能由于版权的缘故,《齐如山全集》中没有收录剧本(小豆子昨天翻了好几次,未找到,于是去请教)。现在暂只有俞大纲全集一套,其中剧作卷有6出剧目,也是俞先生多年编剧的经典了,水平自不在田汉、汪曾祺等人之下。

李亚仙、王魁负桂英、杨八妹、儿女英豪、人面桃花、百花公主

《俞大纲全集》剧作卷
《俞大纲全集》剧作卷

道不同不相为谋

唉,真是对京剧艺术网失望,枉有那么多的资源,不知道如何利用。就好比网络泡沫吹起来的时候,有多少公司雄心勃勃,妄图作一番大事业,到头来还不是因为基础没有打好,随着泡沫的破灭而无影无踪。更何况戏曲网站本身就是一个不好做的主题,能有这么大的投资已经是不容易了,却又不珍惜。

起先给小生出主意建议治理上传区,杜绝现在这种混乱的现象,制定合理的规则,大家都按规则来,既有效率又方便用户。结果被小生告知没有必要,并举出如可用客户端软件看出哪里上传,且怕改规则、按规则办事得罪上传者:“但是能严格遵守的,恐怕就是少之又少了”。这又怎样呢?“干大事者而惜身”,那最后京剧艺术网恐怕也就如袁本初一般,空有偌大家业,不得施展。

前天提议把论坛加强功能,起码来说能够正常按关键字搜索帖子内容吧(现在只能按标题搜索无异于鸡肋)。再一个建议就是把上传区的使用方式、用户名密码等等写在单独页面,让新来的都能看到,省得一天到晚到论坛问同样的问题。结果没有回复。

是的,也许对于庞大的空间资源来说,论坛、上传区等资源的一些浪费对于小生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这些早晚是要到极限的。与其到时候把人们已经惯出来的坏毛病都再扳过来,不如现在就打好一个基础。如同写程序,随着程序的扩展,如果原先没有写好相关文档、注释并用更有效率的算法,早晚那堆程序代码会因没有人能读懂且效率低下而被抛弃,不得不从头写起。

京剧艺术网的新论坛在非 IE 的浏览器(Mozilla、Opera、Firefox)下都无法浏览帖子内容,这事儿恐怕没有什么人注意,因为这些浏览者似乎都在用 Windows 和 IE(且 Windows 还未用熟)。不过早晚这种兼容性的问题会凸现出来,到时候改就麻烦了。

京剧艺术网又要改版视频了,已经拖了很久了,现在似乎又没有动静了。时代国粹现在做的视频比较成功,除去出版物外,还有一些电视台的节目。不知道京剧艺术若搞,要搞出个什么名堂?

总之,给小豆子的感觉,京剧艺术网现在的摊子太大了,试图面面俱到(恐怕也是这个原因,很多人只知有京剧艺术网,不知有其他),而这样一来很多方面就都顾及不到了。比如自从收下梨园经典后,开始还能在首页体现出梨园更新了,但是最近就始终停留在旧的内容上——虽然梨园经典仍然更新着。

京剧艺术网的常客们似乎也是热衷于版聊的多余谈正题的,更不要说为网站的长远打算了。不过,这样活着不累不是?

本不应该对同行发这么多牢骚,但是毕竟梨园经典现在和京剧艺术网是有关系的,所以当然希望京剧艺术网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又兼小豆子学的是软件工程,难免把学到的一些东西想应用到现实网络中来(戏考已经这样做很久了)。不过,既然小生他们接受不了,小豆子也没有办法了,以后也没必要费许多功夫去指出某些问题了。

毕竟不是同道人哪! 表情

作家剧本选

今天整理了一下手头的资料,准备把几位剧作家的剧本做一个集合,以7r□□为编号(取 writer 中的 r),从诸位名家的全集或选集中挑出京剧剧本。这些当然不能算是正宗正派的传统戏,有些如田汉、老舍等写的“新京剧”、“抗战京剧”,在今天看来,也没有任何复排的可能或意义,但是作为文献,仍然有其保留的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胡编乱造的大制作面前,这些在当时被称为“新京剧”的京剧,仍然有着很多传统的元素在其中。仍然让人读着舒服,让人在脑海中能够想象到演出时的景象——这就是程式化的妙处。而有些,如范钧宏、翁偶虹等写的如《杨门女将》、《野猪林》等等,至今仍然在舞台上上演着,已经与传统戏有着“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感觉!现在的编剧们,你们是羞也不羞?

几点遗憾:《翁偶虹剧作选》这本书,现在只知道有卖的,但是没见到过,图书馆也没有,所以其目录现在暂缺;还有很多单行本,如范钧宏的《初出茅庐》、《龙女牧羊》等,也只知有其书,未见其实,故而暂不列在目录中,等有了实际的东西再说;《汪曾祺全集》印象中图书馆有,今天去未找到,改日找到了再添加进目录。

目录
《田汉全集》第七卷:新教子、林冲、雪与血、明末遗恨、杀宫、土桥之战、新雁门关、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传、岳飞
《田汉全集》第八卷:双忠记、武松、情探、武则天、琵琶行
《田汉全集》第九卷:白蛇传、金钵记、荆州之战、西厢记、谢瑶环、杨八姐智取金刀
《老舍剧作全集》第四卷:新刺虎、忠烈图、薛二娘、王家镇、十五贯、青霞丹雪、王宝钏
《范钧宏戏曲选》:猎虎记[暂缺]、九江口[暂缺]、三座山[暂缺]、强项令[暂缺]、战渭南[暂缺]、调寇审潘[暂缺]
《范钧宏、吕瑞明戏曲选》:满江红、杨门女将、夏完淳、锦车使节
《翁偶虹剧作选》:[暂缺]

2004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

随着2004年的落幕,2005年也不知不觉过了半个月。现在很多媒体都开始公布他们评选出的年度新闻。2003年年底的时候,小豆子曾经在几大论坛号召大家集体搞个评选,选出年度网络戏曲世界的十大新闻,希望几大戏曲门户网站携手把这个活动搞起来。可惜,后来没有人出头来正式搞,就那么不了了之了。2004年年底,小豆子已经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了,自然也就没有不知趣地再提:既然没有人愿意为走过的历程做一个总结,没有人愿意抛开门户之见携手共搞这种有意义的活动,那小豆子,一个非主流的小站站长,还替他们着什么急呢?

但过去的时光并不是因为没有人去关心,就会悄无声息地流过。虽然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是那样渺小,但我们在历史中的经历,是唯一的,是同样值得记录下来,更何况我们同样在创造着历史。因此,在若干天的回忆之后,在这里列出小豆子评出的2004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它也只能代表小豆子对2004年的某种印象。只希望在若干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阅读这样类似于年鉴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回味一些东西——那就足够了。

这些新闻排序不分先后,若一定说有什么顺序,也只能将就说是小豆子先后回忆起来的顺序而已。

一、中国秦腔网遭黑客袭击
(摘自新华网)中国戏曲三大网站之一的中国秦腔网日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9月26日凌晨,该网站遭到电脑黑客入侵,内容和数据全部被删除。版主刘彭涛因不忍心看到自己三年的心血一夜成空,决定辞去首席版主之职。当记者打开中国秦腔网时,发现除了主页上一条10月3日的新闻和论坛能打开外,其余的内容全部无法打开。据刘彭涛说,9月26日凌晨,他打开网站时发现网站被黑客入侵,删除了站内的所有内容。他已就此向警方报案,目前正在努力和服务商联系,希望尽量能恢复网站的资料。服务器提供商调查后说,黑客是在进行恶意删除。如果只更改了一次日志,服务器还能将一些资料恢复,多次更改后就绝对不可能恢复了,这位黑客的手法非常高明。刘彭涛告诉记者,中国秦腔网的建立和日益扩大,都是他在网吧里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这三年来他奉献了太多。这次中国秦腔网被黑,对他来说仿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给毁了,打击非常大。

二、京剧方舟网站成立
在年中小豆子回京度假的时候,由南梆子、铁杆、凤点头等上海票友一起创办的京剧方舟成立了。非常欣赏方舟的宗旨,摘录如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京剧方舟适意于平波静澜,也无惧于骇浪惊涛。不期于急功近利的兑现,不吝于或有可能的迷失。只要海洋仍然那样宽广,只要我们仍在航行,我们相信,希望一定在前方。或是您的巨制宏论,或是您的只言片语,都有可能是我们久觅的灯塔。”

三、京剧老唱片网站遭遇数据丢失
这事儿也发生在小豆子回京度假的时候。当时戏考网站所在的服务器搬家,老板只把 xikao.com 主域名下的东西进行了备份和转移,没有注意到子域名的东西,于是老唱片网站的内容丢了个干干净净。真是对不住合意太爷。还好现在慢慢又恢复起来了。可别再搬迁了——现在 Blog 也是在子域名,不要搬迁时又弄丢了。

四、老车站停演引发网上轩然大波
2004年6月27日,在小豆子到前门看老车站剧社的演出之前,网上已经风传出老车站即将停演的消息。没有想到,那次演出之后,就真的停了,而且这一停便是半年,时至今日,仍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在国内,有时候想做成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是那么的容易,而有时候,去做一件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却又是那么的难。ask 的大作《敢叫日月换新天》记忆犹存,张金山的评书犹然在耳,但,有些事你就是干瞪眼没辙。这件事在中国京剧论坛炒得沸沸扬扬,后来都牵扯到王玉珍背后黑手等等问题。一阵喧嚣之后,网上平静了。人们也似乎习惯了没有老车站的日子,但咚咚锵网站上依然悬挂着的“暂停演出公告”,时刻提醒着人们,我们曾经有过这么一批为京剧努力奋斗过的同龄人!公告写的是那样婉转隐讳,但是凡是知道来龙去脉者,都能领会其中的无奈:“‘老车站剧社’自去年11月成立起,在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和前铁文化宫的支持下,公演至今已届满8个月。感谢在这段期间所有支持及帮助、关心‘老车站剧社’的朋友们,是您们使‘老车站剧社’得以坚持到至今!因种种客观原因和不成熟因素,‘老车站剧社’将暂时停止演出活动一段时间,以求来日以全新面貌迎接观众朋友们的光临!希望观众朋友们见谅,再次感谢您们的支持!已提前购买套票的观众朋友们,可于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除外)上午11点至下午6点至‘老车站剧社’办理退票事宜。7月4日下午一点至五点,‘老车站剧社’的演员们将到现场答谢观众。造成不便之处,望见谅!”

五、《北京娱乐信报》连续报道戏曲网站及其创办人
这应该是平面媒体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2月14日起,《北京娱乐信报》设立专栏,每周六在其《梨园周刊》中介绍网络戏曲的幕后故事。报纸将网络戏曲人形容为“一群爬着前行的戏曲网站人”。平面媒体的报道,相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戏曲网站的知名度,是有益无害的事情。周刊先后报道了中国戏剧场、时代国粹、咚咚锵、中国秦腔网等网站,好像到6月因常香玉过世开始进行系列报道“学习常香玉”而中断,且没有了后续。其序言部分,摘录如下:“近年来,在网络的世界里冒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走南闯北不肯“安分”的年轻人,有的刚刚涉足戏曲,有的前不久对计算机还几近不通。敢闯和乐观是他们的共性,也使他们都把自己‘陷进’了开办戏曲网站的苦与乐之中,并因此实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是戏曲的‘圈外人’,戏曲的另类探路者。他们几乎是在爬着前行,但方向只有一个。我们设立的这个专栏,目的就在于要把他们——这帮开办戏曲网站的‘幕后人’和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今后我们将每期推出一个人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感受,听听他们是如何涉足其间,又有着怎样的心历路程?也许,你会因此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也许有一天,你会认识到他们的功绩。”

六、梨园经典启动“听得明白”工程
在10月份,随着大批昆曲录音的上传,豆腐决定发起一个“听得明白”工程,即为录音做唱词文件。这有点类似于一些电影网站号召大家做字幕文件一样,只不过前者比后者要费时多了。豆腐写道:“你想过让你的电脑或者便携mp3播放器播放在播放京剧录音的时候能够同步显示相应的唱词吗?好不容易下载了一段名家录音,但剧目生疏冷僻,播放起来却听不明白演员唱的什么,这种情况你也经常遇到吧?如果能够下载同步显示唱词的文件该有多好呀!为了更好传播京剧艺术、方便各位网友,本站即日起发起梨园经典‘听得明白’工程,致力于为京剧录音添加同步歌词文件,让你的播放器能够同步显示相应的唱词。当然,这项工程繁琐而浩大,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因此非常期待您的参与。”

七、国庆天津网聚举行
在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筹划运做后,天津网聚在10月2日如期举行。组织者戏迷知音将网聚安排在广东会馆,可谓用心良苦。虽然小豆子无缘参加,但是看了后来的报道,是非常热闹的,而且还有很多名家参加。按照戏迷知音的话说:“天津网聚结束了,虽然不很成功,但还算比较圆满”。不足之处在于因为很多人报名却未参加,致使在资金上损失了很多。戏迷知音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虽然在金钱上损失了,但我一直认为我得到了比金钱还要珍贵的东西,老艺术家的信任与帮助,诸多网友的支持与信任,统统这些无法用金钱能买到,所以我还是在满怀信心地竭力把事情做好。”

八、时代国粹荣获“中国优秀文化网站”
2月份,中国联通杯第四届中国优秀文化网站调查评估活动给予时代国粹在内的15家网站“中国优秀文化网站”。这是继咚咚锵之后又一戏曲网站获此殊荣。而且,这两个网站都有谷雨姐姐在其中参与,可见谷雨姐姐的水平绝对一流,且在策划、运作方面有独到之处。

九、更多戏曲网站成立
2月,依托于上海天蟾舞台网站“麒学探微”网站正式开通,是由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开设的一个集麒派学术探讨、麒派艺事和艺术信息于一体的专门网页;11月,苏州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门户网站“中国昆曲”网站正式开通。应该说,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很强的戏曲网站的开通,是一个好兆头,因为每个网站都有其独门独到的东西,远远强于很多个人网站,只局限在转帖东西上。上面提到的京剧方舟成立的消息之所以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群戏迷自发的行为,而这里列述的,都带有些组织、政府的性质。

十、戏考的 Blog 出炉
既然是小豆子总结的戏曲新闻,总要照顾一下戏考吧。2004年,中国京剧戏考网站继续更新着剧本、录入着剧本、搜索着剧本,年底推出来的 Blog,其初衷也正如总结“十大新闻”一样,为了今后能够有个唤起美好记忆的东西,为了能有与大家分享感受的地方。 表情

《鞠部丛刊》

《鞠部丛刊》是部好书,里面的东西都很有意思,史料、趣闻、评论,应有尽有。曾经从多大图书馆借出来看过几次,也抄录了几个认为有意思的片断(比之全书50万字,确实只能称为“片断”),比如《孙菊仙哭灵牌》、《割辫代首》等等,以前 Blog 中提到的程大老板《凤鸣关》唱词也是出自于此。另外有很多珍贵的剧照,以前也扫描了一些。

惜乎,当初应该多扫描一些,自认为来日方长,细水长流。结果上周再一去图书馆,发现已经被放到库本室了,因为太旧(1922年出版的),所以不能外借了,只可在图书馆看。 表情

周四去图书馆,带着数码相机,拍了一些页回来(也不能复印了,一来复印出来的剧照失真太严重,二来书太旧了,被告知要小心保护,不要复印的好)。今天大致过了一遍,有些照的还是虚了,看来抽空还要去重照一些。要是有个笔记本电脑,再带个扫描仪,那弄出来的结果就理想了。

由此想到北大库本室,也是有很多东西的,不知何日里才能相见……

唉,可惜,手头连张书的封面都没法儿附上作配图。

七十鸟

整理老本《杜十娘》,情节处提到“七十鸟”,从上下文关系看,指的是鸨儿。从字形上看,确实为“七十鸟”——看来古代年间就有这种“拆字”的名堂,有点儿类似现在“走召弓虽”、“丁页”一类的东西。 表情

顺便在新雨丝搜到丁向东一篇关于大鸨的文章,附在下面。另据《民国黑社会》载,“七十鸟”为旧时对鸨母的鄙称。所以《戏考》的整理者在剧情中用到“七十鸟”一词,可见其“政治立场”。

沉默的大鸨

在以旧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和戏剧中,有一类角色特别令人鄙视,那就是老鸨。老鸨者,妓院的老板娘是也。这些人原本自己就是妓女,中年以后,人老珠黄,心犹不甘,其中有心地歹毒者,就另立门户,买来良家女子强逼为娼,开起了妓院。佛口蛇心,阴鸷奸诈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历来为人们所不齿。但是为什么把她们叫老鸨呢?长期以来却一直搞不大清楚。

记得小时候,因为好奇,曾经请教过许多长辈,也都不得要领。后来查《康熙字典》,才知道鸨是一种鸟,并且引证李时珍的说法,说这种鸟:“纯雌无雄,与其他鸟合。”这跟妓女倒有点沾得上边。和李时珍同时代的朱权则说得更玄:“鸨似雁而大,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怪不得才有“妓女曰鸨儿,妓女的养母为鸨母”的说法。而且这种说法一直延续下来,在颇有影响的《古今图书集成》这本书里,仍然有“鸨鸟为众鸟所淫”这样的记载。

不过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的一个远房叔公做的解释。听人说,他读过很多书,尤其是那些所谓不登大雅之堂的闲书。而且又到过许多地方,所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据他讲,世界上有两种最尊贵的鸟,一种是天鹅,另一种是天鵏,这就是后来的大鸨。原来这两种鸟都是侍奉在菩萨跟前的神鸟,其中天鵏尤其受到菩萨的溺爱。由于溺爱而变得任性,每每在菩萨讲经的时候大声喧哗,搅得秩序很乱。特别让菩萨不能容忍的是,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只母鵏竟引诱一只天鹅与之交配起来,众神仙大加抗议,弄得菩萨下不了台。于是震怒之下,罚令将天鵏打入凡界,成为万鸟之妻,为众鸟所淫,永远不准重返天庭。并且从此变为哑吧,无法向外界诉说。经过这次变故,天鵏就成了地鵏。虽然有翅能飞,但却不能飞高,因此再也回不到天上去了。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把地鵏叫成大鸨了呢?叔公的解释也很有趣。他说天鵏原来在天上的时候,喜欢热闹,总是一群一群地集合在一起活动。因为菩萨说“七”是个吉祥的数字,所以它们每群都要凑成70只。到了凡间以后,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由于一开始人间没有见过这种鸟,更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所以就把它们叫做七十鸟。后来一个有学问的人嫌这个名字太俗气,就把它改名叫大鸨了。

叔公的说法,虽然听起来像个神话故事,但其实质却反映了古人对大鸨的认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把妓院的老板娘称呼为老鸨的,但它的缘由就是出于人们对大鸨的这种认识,大概是没有疑问的吧。

地球很大又很古老,我们人类的历史也已经有几千年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口头的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这是我们无比珍贵的遗产。然而,其中也不乏善意的误会和穿凿,恶意的诬陷和诽谤,以及因为无知而造成的主观臆断和阴差阳错啊!所有这些,由于是出自先人之口,或者是先人们写在书本上的,有些则是要顾全“权威”的名声,因之代代相传,以讹传讹。

大鸨正是这些冤案中的一个。

大鸨,鸟纲,鸨科,古名地鵏,似雁但比雁大,头小,背平,淡灰色,背部有黄褐和黑色虎纹。产于我国的是鸨鸟中的一种,即大鸨。它们仅生活于内蒙呼伦贝尔草原一带,既不是天上的神鸟,也不是有雌无雄,所谓的与其他鸟合,更是无稽之谈。不过冤案之所以能够维持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能说完全都是空穴来风。

雌雄大鸨体形上的差异,恐怕是人们对它产生误解的最大原因。雄鸨高达一米,重辄20公斤,在鸟类当中,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块头了。而雌鸟却又矮又小,大的也不足4公斤,和普通母鸡不相上下,这就足以让人怀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鸟了。这种怀疑不要说在古代,就连现在草原上和大鸨打过交道的牧民,有许多人仍然不相信它们是同一种鸟。

雌雄大鸨在外貌上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雄鸟喉部两侧的长须硬而挺拨,呈“一”字形平展,长达10厘米,特征特别明显,所以一般人又把雄鸨叫长须鸨,而雌鸨因为没有长须,人称石鸨,这就更加深了人们对大鸨的错误认识。

再加上雌雄大鸨的婚姻特别短暂,几乎是交配一结束就各奔东西,育雏完全是雌鸨的事,怪不得人家要对雏鸨的“生父”提出质疑了。

由于大鸨生活的地域人烟稀少,人们与大鸨的接触不多,一般人也不可能像专业工作者那样进行有计划的跟踪观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也并不奇怪。但是以讹传讹,愈传愈离奇,在大鸨身上,人类的想象力真可谓发挥到极致。所以大鸨的“冤案”不仅得不到澄清,而且终究成了定案,实在是人类的过错,大鸨完全是受害者。

老赵曾经在呼伦贝尔草原对大鸨进行过考察。他说,大鸨最有趣的莫过于它们的婚姻。虽然这种婚姻非常短暂,但求爱的过程却极其郑重其事。雄鸨背部华丽的虎纹也很好看,但雌鸨似乎偏爱白色,所以雄鸨在求爱的时候,都要将羽尾尽量翘起,呈扇形一直翻到背上,露出下面的白色羽绒;脖子也要尽量向后仰,以展示胸部和颈下的白羽,然后绕着雌鸨转著圈子跳舞。如果雌鸨有意,就用喙去啄雄鸨的白羽,雄鸨于是受宠若惊,更加积极地狂舞起来。雌鸨若决意与这只雄鸨共成好事,就会转身假装逃跑,进一步激发起雄鸨的欲望,于是雄鸨就会立即展开翅膀急急追赶,最后在极度兴奋中完成交配。

大鸨肉味鲜美,自古就有“天鹅地鵏”的说法,因此大鸨一直处于被捕杀的惊恐之中。过去在草原上猎鸨,猎人们都是骑在马上围捕,大鸨虽有翅,但由于体重过大,既飞不高,也飞不远,因此奔跑的速度往往决定着它们的生死存亡。为了适应这种险恶的环境,大鸨只有不断地提高跑动的速度,经过测试,它们在受到追赶的情况下,每小时最高可跑到70公里,虽快马亦追之莫及。而在平时,它们则多藏身草丛,不敢发出一点声响,久而久之,发声器官退化,就变成哑巴了,怪不得千年蒙冤,无法向世人诉说哩。

大鸨这种鸟现在已经极为少见了,我国大约只存300只左右,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

忙!

就一个字,够概括这些天的日子了。这几天纯粹没时间整理剧本,好在库存颇丰,随时拿来,半个小时就可以做一次更新。就是这半个小时暂时挤不出来。 表情

包括录音,已经录了一些,暂时还没时间整理出来。好在有四台电脑可以同时使用,相信今天晚上应该有所进展吧。

移动硬盘被借出去了,上面有李宗义《斩黄袍》的电影,准备拿回来后截图,然后就该进行第三批剧照的更新了。

说到《斩黄袍》,有幸听到西城老军所传姚玉兰主演的实况录音。绝对老派演法,所有在当年整理该剧剧本时见到的,里面都有。比如苗顺“算定苍龙,命当归天”,后面出来个“黄花洞中一仙翁”,把郑英救了,到后面郑恩死后和陶三春的对唱,在当时都觉得无比新鲜。没想到还能听到这种演法的录音,真是太棒了。虽说现在(现在还有人能演这戏吗?)的演法,去掉这些“迷信”,也算通顺,这种老的演法也不见得多高明,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体现啊。

麒派

今天看到铁杆老师在各大论坛上的宣传:周少麟所著《海派父子》一书出版发行。是啊,都已经是要纪念麒老牌诞辰110周年的时候了。

去年,小宇希买到了50年代出版的《汪笑侬戏曲集》,里面的汪派剧本竟有18出之多,虽然很多戏,汪笑侬及传人没有留下任何影音的资料给我们,但是剧本同样是保留流派艺术的一个重要媒介,读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戏考》里海派的剧目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几本《狸猫换太子》(是为合意太爷所最爱),读起来让人觉得构思巧妙,穿插别致,虽说是海派,但是传统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至少,看罢之后让人感到,它依旧是京剧。

马连良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马崇仁等出过一本《马连良演出剧本选》,所含5出马派剧本,应是对60年代所出《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的一个补充,其中剧目都算是比较常见的。虽然不能否认马先生演出这些大陆戏有其独到之处,但若能有如《春秋笔》、《大红袍》等这样马派独门戏的剧本,是不是比《清官册》、《四进士》要好呢?尤其是在前者没有完整音像资料传世的情况下。

周信芳的剧本选,前后出了三本,剧目加在一起尚没有汪笑侬一本的数量多。当然,还有一些单行本,如《海瑞上疏》、《澶渊之盟》等等,没有算在其中。小豆子觉得像周信芳这样的大家,一生所演的剧目又是如此之多,当还能挖出不少剧本。这些可能有的根本没有录音(甚至片断),但依然是一批宝贵的财富。也许,在文革中都被毁掉,那样的话,也只能让人叹息了。若是还有幸存且未出版的,倒是希望周大公子能够把他们整理出来。试想,虽然无缘见到、听到如《封神榜》这样的连台大本,若能见诸于文字,也应该是一大幸事——正如读到风靡一时的《狸猫换太子》一般。

《海派父子》
《海派父子》

字谜

皇兄发来的校对的剧本,标题用的是个“秦”字。后来告知此乃字谜:“春”字头,加上“秋”字边,配在一起,是为“秦”,所以便是“春秋配”。

据说类似的还有“斌”——将相和。

京剧艺术网有一些京剧类的谜语,摘录一些单字的:

斥——京剧名一——断太后
刽——京剧名一——单刀赴会
汜——京剧名一——马前泼水
讽——京剧名一——风云会
义——京剧名二——落风帽、遇太后
婵——京剧名二——女起解、无双传

不过感觉有些忒牵强了。 表情

新年的第一次剧本更新

今天做了2005年来第一次剧本的更新,新增了两出剧本:《盘关》和《文王卜卦》。这两出戏,头一出还有老艺术家的录音存世,后一出就只是闻其名而已了。

现在新编戏爱搞大篇幅的唱,轮番上演的那些老戏也都是以唱为主。像《搜府盘关》、《审头刺汤》这种念、做的戏,现在那些号称“名演员”的恐怕都拿不动。《盘关》剧本里的注释说的很有意义:

“《盘关》一段,为《黄金台·搜府》之后剧,看似大小二丑之重角,然实为须生之做工戏。盖其盘问对答之时,说白与手眼神情,须处处相关合,方为合作,且又有一小段之快三眼唱工,故颇不易做。从前程大老板及谭叫天,唱《黄金台》总带演《盘关》,足见先正典型,自不肯有一些苟且。时伶多偷懒之习气,南中更甚,故少全演。近始有稍稍矫正之者。”

那时候的演员要说演《黄金台》没有带《盘关》,就被“媒体”称之为“懒”,那现在连《黄金台》都懒得演的,还叫演员吗?